10/17-18 台東海岸線慢活漫遊記
追逐太平洋的風
照片

延續幾天前社區導覽解說培訓室內課,這二日遊是最好的體驗行程,進入課堂照片中的美景,和社區歷史文化及熱情的居民做一對一的接觸。
這20多人的小團成員有四對來自高雄縣彌陀鄉的幸福幽默搞笑夫妻檔、幾位導覽課程的學員和一些同學、母女檔,大家一出發在車上自我介紹時就已興奮地聊了起來,兩天的行程在活絡歡樂的氣氛中展開!
首站至東管處遊客中心參觀台灣最大原住民族群阿美族的傳統建築和生活工藝,在阿美族解說達人的介紹下瞭解男子入贅的阿美族母系社會及生活習慣、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祭屋和家屋內部結構等,短短的時間聽得實在不過癮,下次有機會要再來這風景優美的東管處,細細參觀阿美族文化。
照片

照片

東管處遊客中心的阿美族建築 – 遼望台和祭屋
照片

照片

祭屋內的藤編地板、屋頂和木雕藝術品
成功鎮的「成廣澳」曾是東海岸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方,在「成功的女人」宋小姐的解說下才知成功鎮在日治時期盛極一時的輝煌歷史,微風細雨中站在斷垣殘壁石牆旁遙想此地當年的繁華風貌,相對於今日的沒落與人口外移的狀況,歷史的演進令人唏噓。成功鎮的鏢旗魚全台聞名,中秋後至隔年三月是旗魚季,關係著全家溫飽的旗魚大戰就此展開,生魚片饕客認為用鏢的旗魚作成的生魚片比用網的旗魚來得鮮嫩美味,團員之一的海鮮達人說這是因鏢槍插入魚體後,魚在海中掙扎時血液慢慢流盡,所以魚肉特別鮮美,聽到這裏不禁覺得鏢旗魚是殘忍的行為,但漁民們為了生計與市場又不得不為之事。 聽完了旗魚的故事,宋小姐幽默的?我們要去「宋媽媽海產店」吃飯囉….吃一餐飯送一個媽媽喔!這個現名為「新發海產店」的餐廳來頭不小,從餐廳牆上和天花板寫滿、掛滿所有遊客和名人的簽名便知它的料理美味一級棒,看著當季鮮甜的海鮮大餐陸續上桌,大家忙著體驗「成功的滋味」,我也完全忘了拍照這件事,美食就被飢餓大軍一掃而空!
照片

鏢旗魚的船 (鏢台和魚叉)
照片

午餐時仍認真解說的宋小姐和宋媽媽海產店
照片

炒菜時還不忘擺pose的可愛宋媽媽
午後的東河部落生態體驗是兩天行程中大夥最期待的。阿美族解說達人林先生帶我們參觀日據時代建的東河橋,俯瞰馬武窟溪中的巨大白雲石和遙望出海口,進入泰源幽谷、在不影響猴群生態下餵食猴子花生米等行程後入住”部落屋”。位於馬武窟溪出海口的部落屋為東和阿美族人以營造原鄉社區方式設計自建,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來自大自然、出自族人之手,大夥一進園區就對這藏身於椰林中、充滿原始風貌的自然環境和傳統建築驚嘆連連、讚嘆不已。寧靜中,金色陽光穿過椰樹灑下地面,微風吹得椰樹沙沙作響,鳥叫蟬鳴不時加入這自然樂章,眼前的翠綠山巒、靜流入海的溪水和湛藍的太平洋景色可謂絕無僅有,看著這幅世外桃源美景,感覺幸福滿滿,身心都開闊起來了。
照片

照片

椰林環繞的部落屋
照片

充滿木香和原始風味的屋內
卸裝小憩後大家往竹筏漂流出發!一行人沿者屋旁小徑走下,幾條小船早已在溪邊靜候多時,在穿上救生衣後大夥一一上船,開始慢遊漂流!這個竹筏漂流的點子來自林先生,在規劃社區營造時就想著如何將阿美族文化傳承並介紹給世人,於是將小時候部落孩子最愛的活動付諸實現,族人齊力建造竹筏,在幾次試驗後終於成功打造出承載四個大人的竹筏。嚷著不會划船的大夥在幾分鐘後都成了划船高手,操槳自如地穿梭巨石間,悠閒地享受山林中的寧靜,東河橋上的遊客羨慕地跟我們揮手打招呼,大家都開心並驕傲地回應 幾天前的大雨造成今天的溪水量稍大且略混濁,無法繼續往上游划去,也看不清溪中的魚,林先生說若有時間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