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織女 洪香麗
快樂的織女 洪香麗
賽德克族是擅長織布的族群之一,過去部落婦女身挑農事與家務重擔,只能利用農閒或晚上家人休息的時間織布。
洪香麗年輕時就對織布有興趣,可是因為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沒有時間來摸索和學習,卻因著何珍襄老師在仁愛鄉松林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展部落織女培育計畫,學習到織布的技術。很難想像能夠在短短的幾個月,學會色彩的運用、織紋的變化及技法的操作。作品從基本平織、斜紋,進階到挑花等不同的織技,展現出扎實的功力與驚人的成就。
培訓期間,農事和家務一樣不少,香麗硬是擠出時間來完成不少織帶作品,讓人感受到她對織布的熱情與堅持。因為興趣,沒日沒夜地織布,讓香麗的老公很心疼。但是看到她做出來這麼多細緻的成品,也與有榮焉。香麗對織布單純的喜歡,簡單的初心,成為生命的脈動,擅於農事的雙手也在經緯間靈巧穿梭,彷彿是指尖上跳躍的精靈,令人驚艷。
香麗說:我們這幾個織女從今年5/28開課以來,本來有11個織女報名,後來因為家庭、種種因素,就沒有幾個照時間上課,但是老師很有耐心,學生碰到瓶頸,老師一個一個私底下LINE教學,叫學生盡量來上課。其實學織布也是一個興趣,快樂就好!可是碰到瓶頸,因為眼睛不好,挑花很吃力,一度想要放棄織布,還好老師很有耐心,還一對一教,老師要我先學喜歡的、專長的平織和斜紋織,因為不灰心,要給它挑戰,終於突破挑花–我會內挑了…,香麗說:再怎麼難都要一直去摸索它,那個概念一定要去做它,就會把圖案織出來。「學織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香麗如是說。
好的織女難覓,為了要凝聚好不容易訓練的織女,何老師每天都要信心喊話,給予願景。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對織布有興趣、有熱情的學生。織女能夠來學習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傳統工藝技術要復振其實並不容易推動。因為織女織的不僅僅是一片布匹,而是傳統文化的底蘊和風景,也是古老智慧的歷史光華。
文山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明華 南投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