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士林雙溪岩仙座台燕溪古道

2017/12/07 17:32
4,064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士林雙溪岩仙座台燕溪古道

      今日的行程是燕溪古道,這是昔日外雙溪通往大崙尾山的一條山區小路。

      吳老師帶領大家由中社步道往下行至劍南路101巷底雙溪高爾夫練習場這段行程。

      照片

         

      照片

      行前治學嚴謹講求考據的文史吳智慶老師點出 : 希望政府有關單位對公眾建設的命名 (如捷運台北橋站是位在三重) 須更進一步闡述考證,也希望大家多發聲,使地名能更嚴謹的被定義才有意義。所以今日的燕溪不知是出自何典故 ?

        我們從雙溪大崙尾登山口附近社區往大台北觀望:觀音山宛如雲海上仙山這層環繞觀音山的雲霧、遠觀很美 具同學告知才知是台灣連日來霧霾的霾害、近觀另一面的山區 、七星山這邊顯得清朗得多。

      今天上課巧逢冬雨夾縫中的陽光、從中社步道上行,不久即轉進一條小土徑、景象立顯不同,是一條幽靜質樸的小徑,上覆蔥蔥的林木,下有密密的芒萁,行走其間,頓覺脫離凡俗。大頭茶花瓣灑落小路,增添色彩,還有台灣莎羅亦沿途點綴。前行來到一石頭平台,視野開闊,隔著淡水河可與對面的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遙望。

      照片

        

      照片

        再前行沿途隨處可見巨石累累,吳老師解釋這是千萬年前從山上滾落下來的,屬砂岩,巨石群即是此行的特色。現在所見其上有的覆滿厚厚軟軟的青苔癬,有的則是金黃癬,好像是一座座的金銅礦。還看到一塊巨石上長著一朵大大的圈狀白花,煞是好看,原來是地衣。

      這時,吳老師切下一顆形似地瓜芋頭的植物,解說這叫<薯榔>,相傳劉羅鍋曾以此誆蒙皇帝為芋頭、薯榔難吃它的根部可用來把漁網染成茶色,增加其耐用度。

        走了近一小時,老師依其登山豐富的歷練 走探山路 抓準方向 確定地標 這是22號鐵塔、這是古道最佳展望處,往下可看到基隆河與機場。

      再往前是下坡路,大家攀拉著側旁設置的繩索,互相扶持,一步一腳印的下行。

      照片

       

      照片

      高齡的月裡姊也能安步當車,好不令人稱羨。

      走過23號電塔,沿途有些藤類植物,再走十分鐘即到了燒炭窯遺址,旁有水徑有一人工蓄水池,繞過郭媽墓,往前來到一叉路,右往雙溪國小,取左行往劍南路。

      經一片竹林,竹影婆娑,小蚊紛飛,最後終於來到了劍南路101巷,往下即是高爾夫練習場。

        回到平路,吳老師遙指山上高處的電塔說我們是從那裏下來的。

      是啊 ! 才短短的2、3小時,我們已然回到人間。

      回首這一路或是跨過、鑽過倒下的樹幹;或是經過巨大的仙石;或是攀繩緩行的身形,再再充實著這個怡人的下午。

      照片

      感謝吳老師的帶領,也感謝本文史班同學的情誼,咱們下週見。

       


      你可能也會喜歡

      來自不丹的快樂

      蓮勳
      4,017 0 220
      ▶︎ 04:37

      上下遊雙溪

      ctyen
      13,084 0 8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