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十五份福興宮 與時俱進祐鄉民

2017/11/03 16:56
8,629次瀏覽 ・ 5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十五份福興宮 與時俱進祐鄉民

       

           福興宮,又名十五份土地公廟,位於興隆路二段、福興路口〈興隆國小對面〉,始建於1859〈咸豐9〉年為景美當地最早的土地公廟。初時原本是一面刻有福德正神的石碑,後來經兩次擴建〈1916、1975〉而有目前規模,初始的土地公石碑也特地保留於神座下方,供信徒參拜。地方耆老、福興宮管理委員會委員林敬次先生為我們解說廟史。

          景美興隆路二、三段兩側一帶早期稱福興庄〈俗稱十五份庄〉,現今已發展為興字頭11個里,路兩側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都受到福興宮的保祐。

      照片

      上圖 福興宮現況;下圖 最早為信徒參拜的土地公石碑

      照片

          福興宮過去一直是十五分庄居民的信仰中心,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在教育、環保等各方面,仍能與時俱進以具體措施護祐鄉民。

        民國50年代興福庄人口快速增加,福興宮興建右廂房作為小學幼年級教室,方便鄉民子弟上學,之後民國46年景美國小成立興德分校,51年獨立為興德國小。至民國61年因人口遽增,興德校地狹小再增設興隆國小,形成兩校距離不到100公尺的情況。

      照片

        近來環保意識提高,福興宮也適應潮流與環境需求,不惜重資設置環保金爐,定期集中焚燒金紙,維護周邊空氣品質與居民健康。

      照片

        此外福興宮後坡地的一棵百年老樟樹,以及宮前戲台的福祿壽喜四仙及各種彩繪,為大台北地區五、六十年代著名傳統彩繪師許連成具名的作品,都是福興宮看點與值得保護的文化財。

      照片

       

          文山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邱明  台北報導

      景美福興宮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2:05

      宮廟風華鬧元宵

      賴雅惠
      8,387 0 111
      ▶︎ 02:29
      ▶︎ 02:57

      石牌、五分港溪走讀

      sheu_ba
      7,955 0 12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