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畚箕湖 鐵道便當王國
【記者翁鈺翔/阿里山報導】斑駁的巷弄裡,充斥著陣陣撲鼻的飯香,小火車的汽笛聲在不遠處響起,下一站,奮起湖。這裡甚至有著這麼一句話:「來奮起湖沒有吃過奮起湖便當,就枉費你來了一趟奮起湖。」
原名畚箕湖的奮起湖,是一處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老聚落。由於從空中鳥瞰這個地方,奮起湖被大凍山、光崙山及摩天嶺三面環繞,僅在西南方有一小出口,狀似畚箕;又因為在閩南話中盆地叫做『湖仔』,故這裡又一別名「畚箕湖仔」,一直到光復之後才因為名字不雅,正式更名為奮起湖。
早在200多年前清朝嘉慶年間即有奮起湖部落,因盛產樟木,到了日據時代阿里山鐵路在此設站,成為伐木工及商人的集散地。當時的奮起湖是阿里山森林鐵道中最大的中繼站,早期的阿里山鐵路主要是以運輸木材為主。後來人口隨著鐵路流通日多,當時人們若要到阿里山各地買山產都會以奮起湖作為中繼,也讓奮起湖成為當地最繁榮的貨物集散地。阿里山火車在此地補充煤火休息,而肚子餓的遊客也在此地享用便當,如此的地緣,造就了當地的食堂經營業者的蓬勃發展。
根據當地的居民表示,奮起湖便當的由來,是早期火車在清晨時刻由嘉義市發車上山,來到奮起湖的時候剛好是正午時刻,許多旅客便會在奮起湖用餐,因此造就奮起湖便當業興盛的原因。但是奮起湖便當廣為流傳的真正原因,應該要歸功於7-11所推出的「奮起湖便當」,打響了名聲。
來到奮起湖首先想到鐵便當王國的稱號,其次是奮起湖老街,這裡早年沒有街名,當地人僅以「街仔」稱之,老街兩旁都是低矮的木造建築,五百公尺的巷道,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由於後期小火車帶動觀光人氣,再加上鐵路便當的盛名,讓這條台灣海拔最高的百年老街也成為許多人旅遊阿里山必訪的地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