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平台 資源共享

嵌入:
文字-A A +A

緣由:報導「虛擬平台 資源共享」

時間:104年5月13日(三)

地點:台北 文化大學

音樂: 創用CC B 街頭藝人 桃園大溪橋頭 黃老師

古典吉他獨奏版 0987-182214

參考資料

1.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口白:

一群教授與 博士研究員

他們共同設立了 網路上

虛擬的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利用有限的經費

以資源 共享方式

創造最大的 研究成果

對瞭解台灣的地質特性 做出貢獻

當然 大家知道

台灣有很多 地震的問題

那我們 希望藉由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幫很多科學的研究

作一個 彙整的平台

然後把這個知識 跟人民一起分享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事實上他是一個虛擬的組織

也就是說 我們並不是

一般的研究單位

我們 事實上的核心

是我們台灣 很多地質

跟地震相關的老師

所以我們有 台灣大學的老師

中央大學的老師

中研院 成大等等

很多不同單位 中正大學的老師

大家覺得說 我們的知識

要作一個彙整

所以地震科學中心 是一個虛擬中心

他是把每個老師的相關成果

有一個平台 可以互相交流

然後呢 這個成果 表現出來之後呢

我們可以 把成果給工程界

作一個真正 實際的應用 或是給政府單位

瞭解說 台灣地震的

風險是 什麼樣子

那另外一個 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儀器

因為作地震研究 你需要擺很多儀器

那很多儀器 如果

每個老師自己買 資源有限

在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裡面

很重要的一個 就是每個人的儀器

都是 擺在一起的

然後大家 可以來借調

所以財產是共用的

那財產共用之後

再來就是 資料

你錄完之後的資料

我們也放在一個資料庫

所有的民眾 所有的老師

都可以來拿 這個資料庫的資料

所以呢 儀器的財產 可以共享之外

資料也共享

所以在這樣子的 架構之下

教育變成 是非常重要的一支

所以呢 我們 TEC(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這一部分

作了很多教育 就是地震來的時候

我們馬上 有一些結果 放在平台上面

或者是說 我們有一些紀念品

像剛剛所講的這些紀念品

或是台灣地震模型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把一些知識的東西

就用比較人文的方式表現出來

那這樣子一般民眾 也不會對地震那麼陌生

然後也用一個比較 人文藝術的方式

來表現 科學的成果

大概 是這樣子 謝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10.09.27

阿Ben

加入時間: 2010.09.27
3,895則報導
3,863則影音
22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30

西班牙鬥牛發源地 隆達(Ronda)

2024-04-18
瀏覽:
774
推:
3
回應:
0
2:30

從 塞維亞 到 隆達

2024-04-17
瀏覽:
1,192
推:
3
回應:
0
2:30

塞維亞 西班牙廣場

2024-04-16
瀏覽:
1,704
推:
5
回應:
0
2:30

西班牙 塞維亞 聖母主教座堂

2024-04-15
瀏覽:
1,580
推:
3
回應:
0
2:30

西班牙 塞維亞(Seville) 古城

2024-04-14
瀏覽:
1,873
推:
1
回應:
0
2:30

西班牙航海家 哥倫布骨骸

2024-04-13
瀏覽:
2,298
推:
1
回應:
0
2:30

從 哥多華 到 塞維亞

2024-04-12
瀏覽:
1,858
推:
3
回應:
0
2:30

哥多華 清真寺大教堂

2024-04-06
瀏覽:
3,678
推:
2
回應:
0
2:30

西班牙 哥多華(Cordoba)古城

2024-04-05
瀏覽:
3,028
推:
2
回應:
0
2:30

雷阿爾 AVE高鐵 哥多華

2024-04-04
瀏覽:
2,612
推:
1
回應:
0

虛擬平台 資源共享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