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課程選擇少 學生盼有整體性
倡導多元教育一直是台灣的教育目標,為了要充實大學生專業課程以外的基礎認識,而設立了通識課程,不過課程的安排卻沒一定的通則,每所大學的通識課程除了課程數目有很大差別外,師資也是問題之一。
【記者王舒幟/台北訊】倡導多元教育一直是台灣的教育目標,為了要充實大學生專業課程以外的基礎認識,而設立了通識課程,不過課程的安排卻沒一定的通則,每所大學的通識課程除了課程數目有很大差別外,師資也是問題之一。 先前曾有大學生表示,通識課程太少,少有選擇,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通識課程長期受忽略,這樣下去對學生的各方面領域培養都將有影響。 近年來,在許多教師及學生的反映之下,通識課程逐漸被受重視。各個學校無不絞盡腦汁編列各種課程,讓學生能有更多元的選擇及學習機會。為了讓通識課程更有整體性的運作,各學校的通識中心也定期的對課程規劃做審查、評鑑與改進。除了吸取書本上的知識外,通識課程也和戶外結合,例如:戶外的電子攝影課等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