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八) 銀髮游藝

文字-A A +A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

上接: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七)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269279

-----------------------------------------------------------------

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八)

郭店《老子》乙編,第十三簡(通行本第五十二章,原文字則參看下圖,該圖翻拍自《郭店楚簡老子論證》陳錫勇著,里仁書店出版)所書:

閉其門,賽其兌,終身不嵍;啟其兌,賽其事,終身不逨。

 

筆者個人以為,這章談論的是兩種不同類別官員的不同處事狀況。

這段簡文在王弼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寫法用字略有不同,並列如下所示: 

帛書甲本:塞其 ,閉其門,終身不堇(勤)。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 
 乙本:塞其㙂,閉其門,冬(終)身不堇(勤)。啟其㙂,齊(濟)其〔事, 
          終身〕不棘。
王弼本: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長久以來,學術界對《老子》此處所用“兌”字的解釋,一直是:「人之孔竅。」並引《易‧說掛》的解釋:「兌為口」作為旁注;另外,河上公注則說:「兌,目也;使目不妄視。」也是作為人的運用其感覺器官來解釋。同時,簡文的「不嵍」一詞,在年代晚出的版本裡,則解釋作「不勤(堇)」;而「不逨」分別解釋作「不救」或「不棘」。

由於如筆者前文所分析的,從周代中葉以後的文獻看來,學者們顯然對異體“不”字的認識,產生歧異甚或不識,造成對古文章的解釋,與其原精神產生了落差。對此,尚能正確解讀者,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禮器上常出現的「丕顯」、「丕(不)克」二詞的“丕”字。該字金文的寫法,正是甲骨契文數種異體“不”字的一種寫法。以「丕顯」一詞來說,它所表達的正是古代思想中,認為其先人的天命本不為成為天子(此處以文王為例),但由於累世先人一直以來,所做的都是救民濟世且不變其志,因此積蓄了豐厚的德業,由是,改變了天命(因此,“丕”字表:治【制】其不;「丕顯」於是解釋為「大顯」)終致獲得上天扶祐而成為天子。這種概念的延伸,可能便是後世「先祖德佑」以及「禍延子孫」的由來。對比於此,讀者便可以發現竹簡《老子》此章的「不嵍」與「不逨」二詞的“不”字書寫方式,使得其含義都不該是傳統以來的認知,而必須另尋解釋。

先論「不嵍」。簡文“嵍”字形,上「矛」下「山」。而簡文“矛”字本是“柔”字的初文,由《尚書》文句:「柔遠能爾」一詞的“柔”字指的是:「能懷柔遠方的人,使其來歸。」的解釋看,“嵍”字的意思應該與「能使人信服」有關。因為簡文“不”字寫法,表明其本義應該是:「努力做為使不能成為能」。這樣一來,「不嵍」的解釋便很清楚,是:「能使大眾堅定的信服」。

再看「不逨」。簡文“逨”字,從「來」從「辵」。而“來”字的本義依《說文解字》說:「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加以今人學者「殷墟劍客」在他的網頁為文說:「…商代主要的榖類作物,從甲骨文常見「受黍年」「受稻年」而沒有受麥年、受來年的記載,知道商代的主要榖類作物,北方是小米,南方是稻米,麥與來還不是主要的栽培對象。來的字形既然與麥字相似,又同是當時較罕見的品種,有可能指同類的植物。…」由此來判斷,不論「來」是何種作物,當它與表達和運行有關的“辵”字符號合併,所造的“逨”字,其初義應該便和糧食作物的種植、使用乃至輸送有關。

從近代出土,製作於周代中期的考古遺物青銅器「逨盤」上的銘文來看,器主『逨』世代受周王封官,職掌為「司四方虞林,用宮御」,這便和王家御用或官方使用的山林農作有關。由歷史記載,讀者可知華夏最早由王家賜封臣下名稱,多數依所在地方名稱,或所任官職的性質為之的規則,可以判斷器主世代應以職務受稱。而且,青銅銘文有「〔逨壬〕服」一詞,其中〔逨壬〕一字的書寫方式是:“來”符號的下方書寫“壬”符號,最下面才寫“辵”符號,所以整個字可以會意為:任命為山林農作運輸的職務。或許,也可以延伸解釋作:與從事各類生產相關的職務。這樣一來,便顯示出和古代農牧國家,賴以生存的經濟活動相關。讀者因此知道,像《玉篇》的解釋:「來也,至也,就也。」都是古代逨字延伸的用法,而且與:「因信服而歸從某君王,並甘於從事生產、勞作」的觀念有關。總言之,簡文所謂「不逨」,由於不字的書寫方式,表明它意指「努力使不能轉換為能」,所以應該意指:努力使人民能樂於勞動生產。

回頭在探討簡文“兌”字。這個字的原寫法是:上“兌”下“辵”。讀者如果考慮到,既然簡文《老子》的不、無、亡等諸字的使用,其解釋顯然偏向時代較久遠的甲骨契文時期用法,那麼“兌”字的使用,應該也不是漢代以後學者的認知與習慣用法。但《說文解字》在“祝”字下的解釋,已經收羅了相對應的解釋,只是歷來學者不用而已。《說文解字》說:「祝: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明白指出“兌”字是表示巫者祈神禱求時說話的情狀;這樣解釋也就應該接近“兌”字原始造字的本義。其他的解釋,如:說;如:悅…等,都是由此產生的延伸用法。那麼“兌”字合併使用“辵”字符號所代表的意思,便可以推知是:使祈神的行為或所祈求之事能有效地進行。

到此,讀者便能理解簡文所說的「閉其門,賽其兌,終身不嵍」明白指的是神巫或史官,他們職務上打交道的對象,主要是先祖的靈識以及天地間的鬼、神們;而「啟其兌,賽其事,終身不逨。」指的則是必須和人民打交道的世俗官員們,他們的職責是替君王管理、領導並解決、滿足人民的需要。前者,必須離群索居以修道法,才能使通鬼神之術能有效行之;後者,按《禮記》所載則必須精通六藝,因此必須勤學而能任勞。這兩類官員的生活方式,與對世俗的體悟,由是想來必然大不相同。但不論是何者,在有限的一世生命期限裡,如果不能積極努力,都將沒有成就。由此觀之,先聖先王的承傳之道,一再顯現出積極進取的精神,其來有自。                                       

@@@@@@@@@@@@@@@@@@@@@@@@@@

下接: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九)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271065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八) 銀髮游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74篇報導,共12,81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74篇報導

12,81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