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部落傳習KKF自然農法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做中學傳習KKF自然農法
KKF 自然農法在台推廣中心
宜蘭社區大學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2014.3.22
![](/files/public/styles/wide/public/images/950/%E7%91%9E%E5%B2%A9.jpg.webp?itok=16RYPEAX)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KKF)自然農法在台推廣中心,自 2012 年在台推廣實作教學以來,已有為數眾多的友善耕作小農來學習此一農法,我們帶學員上山採集原始土壤(腐質土)練習培養本土在地微生物菌,實際在水稻田,蔬菜、果園上運用,在實作經驗中觀察到微生物菌對土壤有良好的活化作用,以及除蟲抗菌的功能。在地土壤培養出來的微生物菌用在生態池上,禽畜排洩物上,污水池中,化糞池中,土地硬化公園,農地上,均有除臭,快速分解,土壤鬆軟,帶來蚯蚓的的效果,使作物在不依賴農藥化肥的情況下,仍舊能自然的成長。利用微生物菌代謝掉土中的有害物質,使土地恢復原有的自然健康狀態,依循自然生態法則,作物平衡自然發展,使土地環境地球回復良善的循環,以達成土地與環境的永續!
我們已將此一簡單易操作又有效的KKF自然農法,免費推廣到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希望降低農民的耕作成本並減少土地的破壞,並達成食物安全的利人利己目標。我們將以不定期隨機教學示範,網站分享實作經驗,以及 KKF 農法技術資訊,讓有心學習此一自然農法的學員,得以繼續學習受益,並此感謝KKF在台推廣中心總召 陳瑞芳邀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KKF)Daycha博士將此農法帶來台灣,以及全台辛勤努力友善耕作小農的付出與智慧心血,在此給予誠摯的感謝與擁抱!
下載 2014 年課程的講義,連結網址在:2014年 KKF 台灣巡迴工作坊講義
從小而美到真、善、美
KKF自然農法對生態環境的契機
阿敏師兄成功的自然農法實做經驗
2014.3.22(週六)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為早上初階課程,2 小時的 KKF 自然農法介紹及在台農友實做經驗分享。以及 Daycha博士的自然農法要點及精神提示。下午為進階課程,瑞岩部落本土微生物菌土採集、培養及液肥製做示範,以及Daycha 博士農田診斷與學員Q&A。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 楊茂銀醫師成功復育瑞岩香米:
![](/files/public/styles/wide/public/images/950/DSCI0622.JPG.webp?itok=M78Wu69b)
獲醫療奉獻獎的原鄉醫師楊茂銀,費時兩年,成功復育瑞岩香米,楊茂銀記憶中「香傳四里」的香米,背後有一段珍貴的師生情誼。
瑞岩香米成熟時呈紫色,尾帶長毛,米粒是琥珀色。
南投縣仁愛鄉相傳是泰雅族人發祥地,香傳四里瑞岩香米早期種在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沼澤邊,一年一栽,一九七二年因稻熱病,泰雅族人見收成無望,未再栽植,因此絕種。某年暑假,茂銀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二年級,指導教授鍾文政上山做寄生蟲調查,順便探訪瑞岩茂銀,老爸拿出僅存的瑞岩香米待客,茂銀送一把香米給老師為禮。」鍾老師知道香米珍稀,帶回台北後,包好放進研究室冰箱冷藏。四十年後文政老師退休後來鄉一遊,師生見面聊起,楊問老師:「吃過原鄉一種香味獨特的香米嗎?」。「有呀,當年我到你家,你的家人請我吃香米,你還送一把香米穀子給我,我一直保存著。」早年香米,族人常說「一家煮香米,香聞全村」。二○一○年一月十日,楊醫師收到老師寄回的香米稻穀,即連絡熟識的中國醫藥大學植物藥用研究所吳金濱博士,研商栽培方法,吳金濱用科學方法在溫室育種,長出一苗後枯萎了;楊茂銀用土法煉鋼栽培長出三芽,但只有一芽成功移植到栽培區。師母高阿珠,專程跑回瑞岩當年種香米的地方,辛苦搬運泥土回到秘密栽培基地做基土,天天觀察、記錄。那株香米慢慢長出側芽,長出十三株稻穗,那年共收八千粒香米。楊醫師闢五坪栽植數十盆,七月底到八月先後收成八公斤,捨不得煮來吃,九月再擴大規模栽種零點四公頃面積。香米復育成功為感謝師母協助,以夫妻倆人名字命名「銀珠香米」。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