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吃狗?-從九把刀得來的九個以上的疑問

文字-A A +A


■Photo by
stewils on Flickr.com

今天在自由時報論壇看到某知名作家投書,呼籲民眾抵制韓國將狗列為「食用家畜」-即吃狗合法化的行動。然而投書內容裡說服人的方式實在令人搖頭

「為什麼大家都吃牛豬雞鴨魚,卻獨獨針對合法化吃狗這件事義憤填膺?也有很多人養豬養魚當寵物,你們為什麼不顧及到那些人的感受,一直吃豬跟魚呢?是,你說的沒錯,我們就是偏心。我們就是愛狗,所以不想讓狗被人吃、不想看到狗一條條被吊起來割喉,尤其是一個不需要吃狗、肉類蛋白質營養也不虞匱乏的韓國,我們真的無法坐視你們公然合法化吃狗這種事。就算我們在辯論上狂輸給了韓國政府跟國際吃狗人士,我們還是會鍥而不捨,為了『我們想要保護的東西』而戰鬥,這麼簡單的心情,很難理解嗎?」2008/04/15自由時報論壇

這些說詞其實可以改寫成:「我們就是偏心。我們就是愛吃狗,所以不想因為人以寵愛特定動物的名義而禁止我們對狗肉的喜愛,尤其是對於肉類蛋白質營養不虞匱乏、卻同樣因為口腹之慾而食用各種動物的台灣,我們真的無法同意你們公然反對合法化吃狗這種事。就算我們在辯論上狂輸給了國際愛狗人士,我們還是會鍥而不捨,為了『我們想要保護的食物』而戰鬥,這麼簡單的心情,很難理解嗎?」

知名作家所提出的「我就是要這樣」的理由,其實根本不是什麼理由,如果這樣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那麼我們其實很可以想像台灣社會將有許多光怪陸離的聯盟與訴求將會出現。

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回頭看看韓國狗肉新聞的脈絡,在動物保護領域著力許久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對此事件的論述裡,其實是著重在韓國在飼養、販賣、屠殺狗隻的過程中的問題,甚至,它並沒有強烈地訴諸「愛狗情結」來讓人重視這事件,若真有提及,則可能為:「目前韓國約有1千萬人口將狗視為伴侶飼養,若政府真的將狗納為食用家畜,不僅將造成更多虐待動物案件,更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立法,也將在國際形象上讓韓國人蒙羞,甚至可能帶來貿易、經濟上的損失。」

但這樣的說明其實也是曖昧的,因為今日台灣人的寵物物種也常與食用物種重疊,那麼我們又要怎樣面對這樣的問題呢?如果我們粗糙一點地延伸,那麼是否作為寵物的物種,我們都不該食用-即我們應該從「寵物物種」來推知「可食用物種」,否則會有虐待動物的影響,但這樣的想法是否周全呢?

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所提供的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裡,珍古德(Jane Goodall)也提到了韓國人吃狗肉的習慣,她是以作為食用的狗「生前該怎麼飼養才適當」作為議題來和韓國人進行討論-即便她認為那是一種為了進步所不得不做的妥協。再回頭看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論述內容,是否我們該討論的是「怎麼吃狗」而非「可不可以吃狗」呢?

狗的工具性價值與非工具性價值

 
■Photo by ciboulette on Flickr.com

若按照知名作家的說法,之所以不能吃狗是因為許多人愛狗。而在這關係裡,我們最常聽到的是「忠實」,其次才是比較廣泛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稱:「不吃狗,不虐狗,理由很簡單,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狗從不背叛人,人若吃狗,如同背叛朋友,就是人性墮落。(2008/04/10中國時報)但倘若我們只是片面地強調忠實、不背叛,那可能會將狗的價值徹底工具化-事實上我們過去所接收到的狗的價值也大多是工具性的價值,例如看家防小偷、避免無聊的陪伴,甚至是晚近的把妹等等。

但事實上,我們除了會發現狗的價值並不僅止於此之外,這些工具性價值,也將難以讓我們對其產生尊重-我們會對一只監視攝影機產生「敬意」嗎?我們會「尊重」一張墊腳的矮凳嗎?

工具往往不是難以取代的,甚至是非常需要汰換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對寵物喜新厭舊以致於會棄養寵物、再購買寵物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們是把狗看成是手機那樣的流行飾品。而正因為狗不只有工具性價值,牠擁有超越工具性價值的價值,所以我們在失去一隻狗時,很可能宛如痛失親人,即便再養一隻同種的狗,牠也不會是原來的那一隻。而或許就是從這種角度與經驗來看,我們會很難將狗「只是當成食品」。

但在這裡,我們就又會碰到相同的困難:我們或許也能和牛、豬、羊、魚建立起某種感情,發現到牠們工具性價值之外的價值,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也不該食用牠們呢?而面對素食主義,我們或許也可以質疑為什麼動物不能吃,同樣有生命的植物卻可以吃呢?植物一樣有工具性價值之外的價值-我們會能在森林裡、田園裡被感動、被撫慰、思索生命的道理,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吃它呢?我們究竟有什麼理由「就是偏心」呢?

  ■Photo by kusine on Flickr.com

不文明的大帽子

此外,吃狗似乎常會被戴上不文明的大帽子,而姑且不論「我就是要這樣」究竟文明不文明,我們或許可以從兩種想法所衍生出來的兩種面向,來另外對「養狗」這件事進行批評:從人道的角度來看,將一條繩子綁在你最忠實的朋友的脖子上、拉著牠走,這種做法是文明還是不文明呢?

從狗道的角度來看,將狗根本不需要的衣服、鞋子穿在牠的身上,還將狗當成是塑膠做的芭比娃娃、在牠身上做各種「取悅主人」的美容、染色、修指甲…,將狗當成人類的嬰兒來養,這樣對待狗是否也犯了人類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呢?這種養狗方式與吃狗習慣,是不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呢?

我們或許可以設想一種極端的情況,那就是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在面對難以忍受的飢荒時,人們到底可不可以吃-那最忠實-的狗呢?這樣吃狗-它可能因此延續了「文明」-究竟是文明還是不文明呢?如果我們真的決定吃狗,那麼理由是什麼?-因為我們不可否認我們可以不吃,我們可以選擇不要犧牲一個生命來換得自己的生命,這是人的一種可能性。

根本問題到底是什麼?

讓我們再試著回到開頭的一個問題:是否我們該討論的是「怎麼吃狗」而非「可不可以吃狗」呢?


■Photo by
marymactavish on Flickr.com

如果作為食用的狗在飼養過程中能被細心的照料、也儘可能的減輕被屠宰時的痛苦,那麼我們是否就可以吃狗了呢?這對於愛狗的人來說,可能還是很難接受,這或許可以比擬那些將豬或牛視為不可吃的聖物的人一樣。而如果,某天有個「愛雞聯盟」出來反對人們食用雞肉時,那因為拿著六塊雞桶而感到十分幸福的我們,又要如何說服他們我們對雞肉滋味的喜愛,與食用雞肉的理由呢?「唔…因為這些雞是雞農細心照料且經過電宰的,所以可以吃」,你認為這樣的說法,愛雞人士能夠接受嗎?

我認為,其實問題的根本不在於「我們到底可以吃哪些東西、不可以吃哪些東西」-不是「可以或不可以」、正負立判的問題。而是我們-身為人類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態度生活在地球上的問題-沒錯,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除非我們能努力釐清這個問題,那麼吃狗與否、以致於吃肉與否的問題都很有可能只是在原地打轉,我們會碰到前述的許多難題,甚至還得訴諸不成理由的理由。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過客

文化吧,文化裏的很多東西都不理性的,包括不可以吃狗
有時候,好像文明的東要,並不一定真的合道理的
世上有人多少人可以用理性去思考這些問題呢

我只有一條腦筋

更正:「我們就是不二心。我們就是愛我們的主人,即便我只是你生活一小部份,但是你是我的全部,為什麼還要吃我呢?」

lala

同意KT的觀點「我們無須等待滿分理論出現,才能有所行動」。

既然理論可以一時不能被辯明,行動也未必一定要一次趨於成熟,理可以越辯越明、行動也可以越修正越成熟,我還是認為思考要伴隨行動才能有所體悟與展現。

KT

人類該如何用什麼方式與態度,當然是待你我「慢慢」思考討論的問題

我們對待動物有沒有有是非對錯,決大多樹人都會有一把心中的尺,經常的那把尺要經過不少的震撼、洗滌,標準才會慢慢明確。

那是就人們的心理來說。

人類總是沒有辦法一下來個舖天蓋地的改變,比如說從明天開始放棄石油作為主要利用的能源,比如說放棄肉食,比如說開始把政治顏色擺兩邊。

但是在那些待宰的生命看來,人類腦中的電流與運作,辯證與思考,現下對牠們一點幫助也沒有。對於那些磨刀霍霍人們,沒有衝突、衝撞、強烈挑戰的力量作敲門磚,你別想有任何改變。管你研究出了什麼哲學性的思考、人類倫理的秩序。

這個想法,可以從人類歷史上的很多事情上看出來,不管是奴役黑人的解放、獨立自由的爭取,理論基礎不見能、不見得有那個奢侈的時間來等待「盡善盡美」論證與思考形成。

我們無須等待滿分理論出現,才能有所行動。不然我們一點進步都無法推進,永遠是零分。

二十分、四十分的理論加上行動,才有辦法堆疊出「滿分」的理論。因為二十分、四十分的不完美,人們才有思考更周密、完整的滿分理論。否則千年以後,人類依然是零分的,因為光靠思考、沒有行動、沒有與人類社會對話、沒有運動經驗、沒有回頭反思運動成效。是不會得到滿分理論的,理論的完整,必然是從有缺失、有爭議來改變起來。

誰來思考、討論這些問題為什麼能成為問題呢?我認為,每一位在生活上的任一個角落有利用動物的人們,理當要來思考、討論。

簡而言之,當前人類社會無所不在的利用動物,利用的方式可以說「深化」到很多你我想像不到的角落,每個人都免不了多少的利用動物。每一個利用動物的人們,勢必都要有所思考、甚至調整、配合。

因為改變我們利用動物的方式,那個世界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greenlost

我很同意當下展開的思考,無法幫助當下待宰、或遭虐待的生命。但以我對台灣三十年來環境運動的粗淺認識,我卻也不認為「只是」衝突、衝撞與強烈挑戰,能夠創造出什麼偉大的新局面,甚至就是因為我們總是「急著去做些什麼」,而忘了應該「好好思考些什麼」,以致於從某個角度來看,今日保護環境的聲音仍舊是那樣微弱、那樣膚淺。

所以我想我們不應該把行動與思考二分,而其實思考也是一種積極的行動,沒有思考的行動,才會真的讓我們「一點進步都無法推進,永遠是零分」。

或許我可以試著從這篇文章的內容來問:如果一個想要保護狗、讓狗不會被拿來食用的人,那麼容易就被我文章裡所列的問題問倒,那請問我們要如何造成改變?

簡而言之,若無法以理服人,那要如何造成改變?我們可能甚至連衝突、挑戰的理由都找不到,那麼我們與那些堅持要吃狗肉的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3

加入時間: 2007.06.12

greenlost

加入時間: 2007.06.12
13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環境保護的困難與我的畏懼

2008-07-23
瀏覽:
4,924
推:
1
回應:
1

為「離我們如此遙遠的地球日」而寫

2008-04-20
瀏覽:
3,704
推:
2
回應:
1

地方知識的回歸-記Lahuy在司馬庫斯的論文口試

2008-02-04
瀏覽:
8,676
推:
5
回應:
5

繼續認識惠來遺址(下)

2007-11-27
瀏覽:
10,177
推:
2
回應:
0

繼續認識惠來遺址(中)

2007-10-26
瀏覽:
8,173
推:
2
回應:
2

繼續認識惠來遺址(上)

2007-10-26
瀏覽:
9,472
推:
1
回應:
1

謊言、閃躲與傲慢-拆穿胡市長的文化假面

2007-09-22
瀏覽:
8,751
推:
3
回應:
9

為什麼不能吃狗?-從九把刀得來的九個以上的疑問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