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評審標準為:
  • 公共性(40%):「切身」、「觀點」、「多元」、「影響力」、「批判力」
  • 新聞性(20%):「即時」、「深度」、「追蹤」
  • 技術性(20%):「影像」、「聲音」、「敘事」
  • 其 他(20%):如整體性、獨特性....等

短片報導學生組入圍名單(共9部)

改裝行動醫療車 偏鄉行醫三十載
王若桐、蕭子維 (SS001)

公車司機勞動安全
李欣庭、戴慧怡、黃敬宣 (SS009)
三班護病比 醫療勞權合理性
莊淳翔、黃榆荏 (SS032)
活在地震帶的必修課
嚴則勛、林育葦 (SS034)
重建水生植物天堂 雙連埤復育之路
林禎倚、陳奕橦 (SS035)
永無止淨
徐孟筑、陳品伃 (SS037)
拾起流年的書籍修復師
林育葦、簡銘志、嚴頌雅 (SS042)
編織出噶瑪蘭的名字
邱宜蓁、蘇怡如 (SS050)
擲地有聲 竹頭筊落下啟示
陳鴻溢、張傑 (SS054)

短片報導社會組入圍名單(共9部)

返鄉青年守護家園
余妙麗、陳昆龍 (SA015)
蔬果膜袋的回收
張惠娟 (SA017)
保有歷史印記的墓碑 留不留
李麗雀、周永翔 (SA020)
航有城,居無所
曾芳淳 (SA026)
熱血教師融入在地 為富岡老伯公注入新活力 (客語版)
劉家興、涂孟溱、邱鴻春、鄧永宏、張博舜 (SA031)


新聞專題學生組(共9部)

跟著耆老回山上
王謙、郭耘田、張祐樂、邱沛晨、林苡童 (LS005)

消失的影響力? 淺談學生媒體
簡誌諒、柯蓉蓉 (LS006)

異鄉工作之路 移工教育助力生活
劉庭瑄、蔡惠玟 (LS009)
偏鄉小校生存戰
蔣帆威、王唯甯 (LS025)

化災為福 以原生種重新站起
陳曼瑄、李品萱 (LS047)
行禮如儀
郭狄娟、楊詠棋 (LS050)
東石蚵棚 何去何從
黃苡甄、何大貳 (LS05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