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以聽障棒球隊 「靜」下心享受比賽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品宇、陳誼芬/新竹市報導】團體運動強調默契與溝通,但也因這個緣故,讓身體健全的聽障者往往無法和聽人一樣享受團隊賽事。為此,洛以整合溝通平台成立了洛以戰鬥機聽障棒球隊,球員皆為聽障人士,隊內也配置了手語翻譯員。球員們致力於以互相理解、尊重彼此為根本,打造對聽障者友善的體育環境。希望在專業的訓練方針及完整的球隊規劃下,吸引越來越多聽障人士們投入棒球賽事,一同展現這份無聲卻熱血的棒球執著。

增進球技 也增進對人生的領悟

洛以聽障棒球隊的母公司為洛以整合溝通平台,目標為協助聽障者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溝通無礙。為了達到這個理念,於2020年成立了聽障棒球隊,目前成員包括台灣南北各地的聽障棒球愛好者,每個月至少團練一次,持續超過兩年時間,也會定期參與盃賽,讓聽障者們也能感受團體運動帶來的樂趣。


↑洛以聽障棒球隊是支以聽障者為主要球員組成的球隊,最大的特色是有數位手語翻譯員,確保場上場下溝通無礙。攝影/陳誼芬


↑洛以整合溝通平台協助聽障者們順利打電話,而如何促進聽障者與社會的順暢溝通更是長期的努力目標。攝影/陳誼芬

綽號「卡增」的隊長曾鈞麟說,球隊最用心的地方有兩處,首先是配置了3至4名手語翻譯員。過去自己曾參與過其他球隊,但手語翻譯員除了人數不多,也不是正式的職位,洛以此舉能確保每次團練或比賽都能夠有翻譯員在場,也顧及翻譯員的薪資權益,更顯見對聽障者權益的重視。

另外一點則是球隊邀請曾是職業球員的張民諺擔任教練,專業教練替聽障棒球隊帶來了職業層級的的棒球觀念,針對比賽細節也會更加著墨,有別於一般的乙組球隊,跳脫過往「聽障球隊只能打興趣」的思維限制,讓每個球員都有機會獲得高水準的指導。

曾鈞麟提到,教練在場上場下給予了很多提點,像是身體動作的修正、場上補位的觀念;教練也很重視對比賽的態度,在場下要將球具整齊排好,平時練球也要學會自主、自理。也許在從小就打棒球的球員眼裡是不能再正常的要求,但對初受專業訓練的洛以球員來說,都十分新奇。

曾鈞麟也認為這樣的球隊運作方式,除了球技上的精進,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正面效益。球隊的大家都是社會人士,他坦言,部分聽障朋友從小到大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或多或少會因為聽力的隔閡而降低對他們的能力要求。然而,聽障者「本身」更不該有鬆散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要與人相處,在工作環境中也必須和同事、上司配合,與人的交流時時在發生。得保持自主,直面自己、要求自己,這是在球隊強調紀律的訓練中獲得的領悟。

耐心傾聽 扮演聽者與聽障者之間的橋樑

擔任洛以聽障棒球隊手語翻譯員的林晏君受訪時笑著說,自己平時並沒有看棒球的習慣,因此接下這份工作時當下想法是既意外又驚喜,一方面是訝異為甚麼找上自己;另一方面則是對聽障棒球隊平時會如何練習感到好奇。

林晏君目前跟隨球隊已經一年半,憶及剛擔任球隊翻譯時,可說是遇上不少挑戰。手語與正常語言的翻譯不同,不必等說話者講話至一個段落再轉譯,而是可以在聽到當下即時翻譯,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特性,讓棒球背景知識不深的她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畢竟就算專業術語是中文,也不見得能通徹理解,更何況有時結合英文跟中文,在在都讓語言的消化增添了難度。


↑翻譯手語時難免會遇到不了解的棒球術語,林晏君說,此時更應該積極請教,也是對聽者與講者的尊重。攝影/陳誼芬

因此林晏君也提到,翻譯時要常常跟教練、選手核對,勇於發問,口型跟表情也是重要的一環。自己要先理解,才能夠扮演好傳遞資訊的角色,自己在過程中也是抱著虛心學習的心態。

「翻譯員就跟橋梁或機器一樣」,林晏君說,手語翻譯員的存在就是為了忠實地呈現話語,不能主觀的篩選訊息,也沒有權利單方面決定內容。一字一句都有其脈絡,會相互影響,自己並非事情的主體,做為資訊的傳遞者,更該尊重話語的重量。

放大優點 每次上場都值得肯定

身為球員們口中的「張教練」,張民諺過去曾是中職兄弟象的球員,脫下球衣退出職棒舞台後,回到新竹長期耕耘基層棒球,帶領過不少青少棒、社區棒球隊,而洛以也是其中一支。

接下這項教練職務對張民諺來說是個挑戰,他提到,棒球的學習沒有盡頭,要不斷進修、嘗試,自己棒球從小打到大,卻從未接觸過這樣的球隊,起初在溝通方面花費不少心力,也與球員討論何種表現方法會更好,希望能確實傳達自己的棒球知識,自己反而要感謝球員們帶自己認識不同的領域,平時也會找機會學習手語。

張民諺表示,比賽中有許多要喊聲的細節,在場上不方便用口語溝通,練習時就更強調默契的培養,場上的手勢也必須更大、更明顯。而在場上最困難的部分莫過於補位、跑位的時機,對此他也大力稱讚子弟兵,沒有因為聽力困難而亂成一團,反而是隨時保持敏銳,觀察場內狀況,很投入在球賽中。

張民諺表示,比賽中有許多要喊聲的細節,在場上不方便用口語溝通,練習時就更強調默契的培養,場上的手勢也必須更大、更明顯。而在場上最困難的部分莫過於補位、跑位的時機,對此他也大力稱讚子弟兵,沒有因為聽力困難而亂成一團,反而是隨時保持敏銳,觀察場內狀況,很投入在球賽中。


↑張民諺對每位球員的指導都是親力親為,將正確的棒球知識與比賽態度傳達給球員們。攝影/陳誼芬

「能感受到他們是很愛棒球的一群人」,張民諺說,球員來自各地,最遠甚至到高雄,卻維持著固定的練球頻率。除此之外,球隊中有許多初學者,每次練習結束都會追著自己問許多問題,球員們對棒球重視,自己也願意陪球員們多練,在場上則期許球員們能盡力而為。

比起將來有機會往職業層級邁進的社區小孩,張民諺認為洛以的球員組成為社會人士,無須靠打球維生,培養正確觀念與訓練習慣是首要目標。讓球員們知道在非比賽期間,可以做甚麼維持訓練強度,也會針對球員們想加強的部分討論個別訓練內容。縱使對學生及聽障棒球隊在觀念、態度的要求並無區別,但對待社區球隊會有嚴厲要求,對洛以的球員則較為溫柔,以鼓勵代替責備。

「盡可能去看優點」,張民諺提到,自己有觀察到其實洛以的球員們自信心稍微不足,有時也會在意他人的看法,棒球是個團隊項目,大家要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從稱讚的角度切入、提供建議,希望能讓球員們學到相信自己,也能相信身旁的隊友。每場比賽也貫徹「球員都要上場」的宗旨,認為球齡不長的球員們平時努力練習,更應該獲得上場驗收的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快樂享受比賽。

展現團隊精神 球隊好比自己好更重要

對於教練的耐心與鼓勵,洛以的球員們都點滴在心頭。球員黃冠霖提到,自己沒有參加過棒球隊的經驗,一開始在場上犯錯時,總會忍不住責備自己、有情緒反應,但教練提醒自己,懊悔的念頭不能帶到球場上,因為永遠會有下一次打擊、下一次守備機會,因此要以團隊為重,專注在當下。

球員陳志強也深有同感,自己曾在某個盃賽先發失掉不少分數,但賽後教練並沒有著墨在丟掉的分數,而是稱讚他投的局數很多,有幫助到球隊,讓他印象十分深刻。由於張教練在選手時期是內外野都能守備的「工具人」,陳志強說,這些都是很珍貴的經驗,以前總覺得職棒球員離自己很遙遠,但是張教練很細心也願意花時間溝通,讓球員們都不會有壓力。來到洛以後攻守兩端的球技都獲益良多,對比賽細節的認識也是一大收穫,愛打球的人平時鐵定也喜歡看球,多累積上場打球的經驗,相信也能從不同角度解讀比賽。


↑陳志強認為,棒球是生活中紓壓的管道,而球隊充滿正向鼓勵的氛圍讓球員們都很享受一起打棒球的時光。攝影/陳誼芬

除此之外,陳志強也認同教練和球員彼此以尊重為前提友善交流,球隊內的相處反而比較像是朋友、家庭。棒球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小時候是夢想,學生時期是興趣,對於上班族而言,無法像學生一樣隨時撥出打球的時間,因此球隊練習往往是難得的放鬆機會,大家也都很珍惜這段時間。在洛以的球員都是聽障人士,彼此之間沒有距離,唯一的差別只有球齡的長短,平時練球氛圍都十分歡樂,場下也不吝於互相叮嚀,體會到了團體合作的真諦。 

推動資訊平權 打造共好打球環境

作為球隊的創隊元老,曾鈞麟說,在接收資訊方面,聽障朋友的生活處處都受到影響。就以棒球做例子,棒球是團隊的運動,不可能所有人都要停下腳步配合自己,部分的聽障朋友過往因為聽力因素較難跟上其他人,不只會降低教練的教學意願,更可能對參與團體活動感到遲疑。久而久之,錯失了接受專業訓練的可能性,這是相當可惜的。


↑推動資訊平權是洛以聽障棒球隊的理想,曾鈞麟也希望能帶領更多聽障者挑戰自我,共同壯大聽障運動的環境。攝影/陳誼芬

因此,球隊的最終目的是落實資訊平權的理念,捍衛聽障者的資訊權利,透過專業訓練和充足的球隊資源,讓每個聽障者理解到自己與聽者並無不同,同樣都有開心打球、與隊友們並肩作戰的機會。更期許洛以能成為一個媒介,吸引更多愛棒球的人加入,一起推動聽障運動的普及,讓體育環境能有愛、無礙。

採訪側記

到新竹採訪當天剛好是全台灣今年最低溫的一天,但球員們依舊熱情不減,進行了一整個下午的練習,從打擊、投球到動作的調整,每步的訓練都十分紮實,訓練過程中有說有笑,會互相叮嚀、互相提醒,跟張教練說的一樣,就像是一群單純愛棒球的大孩子。這份熱愛跨越了身體的限制,能夠用盡全力享受棒球,真的是很純粹很美好的一件事情。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575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50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82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6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313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130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4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洛以聽障棒球隊 「靜」下心享受比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4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4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