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珊 用調查報導捍衛農地 爭取食安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祐霆、凌子瀚/臺中市報導】2020年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調查報導獎由〈光電侵農大調查:直擊上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所斬獲,這篇報導由現任《上下游新聞市集》總編輯蔡佳珊耗時一年多,透過實地走訪200個案場、二十多位相關人士,發現台灣農地因為綠能政策不夠完善,逐漸被太陽能板佔據,甚至破壞了農業環境,希望政府能修法改變這樣的現象,整篇報導並不反種電、不反再生能源,只是反對不當的種電方式,最後政府於2020年8月1日修改《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增加審查變更農地用途的標準、並加強審核,避免農地不當變更作為光電使用。

《上下游新聞市集》總編輯蔡佳珊畢業於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實驗認知組,畢業後因為不想一輩子在學術圈發展。蔡佳珊說:「雖然說學術研究本身求知的過程很有趣,但我更想要早點進去這個社會,了解這個世界,覺得可以去當記者,因為記者是一個可以對世界發問的位子。」


↑蔡佳珊訪問花蓮農民蘇秀蓮。攝影/劉子正

踏入媒體業 打下基本功

蔡佳珊畢業後,進入《遠見雜誌》擔任記者,從一開始甚麼都不會,透過公司帶新人的訓練課程和資深記者的帶領下,逐漸打下基本功,並開始負責生物科技和藝術人文線,蔡佳珊說:「我覺得在那時候打下了滿好的基礎,對於新聞工作的原則和模式、與受訪者相處和如何寫出好看的報導等,這些訓練都在那一年打下了。」

蔡佳珊後來覺得以財經雜誌為主的《遠見雜誌》不是很符合自己的想像,轉到以深度報導為主題的人文地理雜誌《經典雜誌》任職。

決定擔任獨立記者的生涯轉折

2005年蔡佳珊因為個人生活的規劃,搬到了台中生活,開始思考在台中還能繼續做喜歡的媒體和出版工作嗎?於是蔡佳珊開始擔任獨立記者接案子,從一開始接各種案子,蔡佳珊逐漸覺得應該更專注在某個路線上。

蔡佳珊因為結婚,開始變成需要下廚的身分,發現自己對於蔬菜水果非常不熟悉,便開始閱讀關於食材相關的書籍,發現很多食材背後都有多數人不了解的故事也因此發現農業領域是個寶山,有好多議題可以挖掘並探討,於是和老東家《經典雜誌》合作了《台灣好果子》、《台灣綠食堂》、《餐桌上的真食》等系列報導,日後也集結成書。

這段期間跑的新聞,收錄在《台灣綠食堂》中的〈黃豆,不願面對的真相〉最令蔡佳珊印象深刻,過去臺灣對於基因改造的作物沒有認知,蔡佳珊實地走訪台中港,看到一整艘貨輪、七個船艙全部都是黃豆,這個景象讓蔡佳珊驚訝地說:「原來台灣人吃的黃豆都是這樣來的。」這篇新聞也透過採訪相關食品公司人員、美國黃豆出口協會食品相關人員等,說明臺灣國人食用黃豆品質不佳,在美國只能當作榨油和飼料用的黃豆,在臺灣卻能拿來做成豆漿、豆腐等食品。除此之外,食用黃豆充斥許多進口基因改造黃豆,在報導完成後引起很大的迴響,隨著倡議團體宣導基改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政府也於2014年2月5日,修改《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基改食品標示、源頭等加以規範,多數國人才逐漸了解基因改造食物可能的危害,並選擇自己真的敢吃進嘴巴的食物。


↑循著貨車路線撿拾掉落的基改黃豆。圖片提供/蔡佳珊

進入上下游的神奇緣分

在完成和經典雜誌合作的三個系列報導後,正在休假的時間,《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邀請蔡佳珊加入團隊,而且《上下游新聞市集》公司剛好就位在台中,蔡佳珊說:「對我來說,這個機會可遇不可求。」於是開始為《上下游新聞市集》效力。

蔡佳珊與《上下游》團隊在2019年做的專題〈全台最大農業漏洞─檳榔共業三十年〉榮獲第45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這篇專題從南投蜜蜂大量死亡事件,開始循線追查,發現蜜蜂是因為檳榔花殘留的弄農藥而死亡,隨後《上下游》採樣檳榔送驗,發現殘留14種農藥,包檳榔的荖葉更是高達19種,除此之外,嚼食檳榔也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也提出若檳榔能被《食品衛生管理法》納管、推動植物醫生指導農夫正確使用農藥和農委會建立檳榔的推薦用藥等,能讓檳榔產業能更友善地對待環境。監察院也在2020年12月開始調查檳榔議題,並對行政院提出糾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2022年8月7日舉辦第一次檳榔危害防制公聽會,盼能蒐集多方意見並檢討,找出解決方案。


↑大量蜜蜂因食入農業殘留的檳榔花而死亡。圖片提供/蔡佳珊

2020年,蔡佳珊報導〈蓮霧辣手催花〉,此專題發現農民使用含有機磷的殺蟲劑用於催花,甚至是歐盟禁用的農藥一陶斯松也常被使用,在臺灣法規中,蓮霧並沒有合法的催花藥,雖然蓮霧果實經《上下游》採樣並送往騰德姆斯檢驗公司檢測後的結果,使用該農藥的農田產出的蓮霧食安風險疑慮低,但該類農藥還是會傷害環境及農民健康,政府也未積極管制。透過採訪農業學者,發現噴灑有機磷劑催花不但非法、傷樹,且根本沒有學理根據,採訪了其他農業研究員及農民才發現,只要運用「把樹打薄」修剪法催花,維持原本樹型,剪出通風透光的空間,就能獲得一樣收穫量,遠離農藥中毒的風險,近年許多農民在推廣下也逐漸改變,相信環境以及農民健康只會越來越好。

蔡佳珊在2020年做完農地種電專題後,開始著手調查風力發電造成的危害,2021年《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年度專題〈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蔡佳珊說:「這個議題就是跟漁業比較相關,因為風力發電機不但讓當地漁民無法撒網捕魚,也造成風力發電機附近的居民受到風機發出的低頻噪音汙染等問題。」蔡佳珊與同事林吉洋採訪了多位居民、人民團體、政府部門、各領域學者、外國學者等,並比較各國離岸風電制度,凸顯臺灣風電政策缺乏徵詢居民意見、缺少完善法規和風力發電機設置缺乏區位規劃等,最後也提出多項意見,例如要增進公眾參與管道、保障居民漁民權益和制定正式法規等,讓臺灣漁村不被風力發電機「吹走」。


↑蔡佳珊以〈光電侵農大調查:直擊上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專題榮獲卓越新聞獎。圖片提供/蔡佳珊

升任總編輯與未來規劃

蔡佳珊過去的身分都是記者,在2022年升任《上下游新聞市集》總編輯,蔡佳珊說:「從記者的身分轉換到編輯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為記者僅需要專注做好手上的題目,而編輯的工作千頭萬緒,需要負責規劃、設計、企劃題目並且幫助記者把內容調整到最佳狀態等,蔡佳珊坦言自己仍在適應中,並期許自己能繼續前往採訪現場,蔡佳珊說:「那種親自看到、親自經歷的感覺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事情。」而綜觀至今為止的媒體生涯,蔡佳珊的目標只有一個:「希望能學到更多東西,並將學到的東西貢獻出去。」

採訪側記

看完並採訪完蔡佳珊總編輯,真的很佩服她對農業、環境議題的執著與奉獻,每一篇報導都是用盡全力的製作,帶給全面、完整的觀點,讓閱聽人能透過文字,感受到臺灣這塊土地正面臨的威脅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5則報導
2,270則影音
70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1,582
推:
1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3,87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4,755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1,196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5,90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594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03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774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562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7,293
推:
4
回應:
0

蔡佳珊 用調查報導捍衛農地 爭取食安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