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藝術在他域的時態延結」Ⅲ- 歲月˙記憶

文字-A A +A

 

為期近一年在宜蘭市「楊世芳紀念林園」的「作客-藝術在他域的時態延結」系列展覽,將於87開始第三檔「歲月· 記憶」的展出。

人在世間不管是在時間或空間上的移動,都帶著原屬自己的記憶,和難以被同化的生命經驗情感,「記憶」便承載著屬於個人的私密性,同時我們也透過它來描述及形塑個人的生命經驗。對於這次參展的創作者來說,他們以各種創作方式,透過反覆勞動和情感的投注,在情感的推演歷程中,之後隱匿在創作的記號、欲望、想像之中;隱藏在織線裡、刀痕裡、指紋裡的歲月印記。

 

纖維藝術工作者陳淑燕,在多年前的一場纖維創作展覽中,震驚於在她認知中手工藝的材質與技術,竟可以成為純藝術的表達媒介,同時也覺不可思議地可以連結起自己高中時代的服裝與手工學習經驗,於是她走進編織的世界裡。在編織創作上她喜歡使用植物纖維,甚至親自去森林裡採集,那種和大自然環境休戚與共的感覺,讓她融進自然的整體韻律裡猶如母親的懷抱,也像是她心靈居所。這次展出的「洋紫荊樹下30」是使用了構樹等紙漿,放置在同一棵樹下,每天承接及覆蓋樹及周遭環境的掉落物。過程中紙漿所承接的掉落物像是自然時間的書寫,宛若生命的持續遞移、交換,不斷地層積到記憶深處的時間裡。在這30天的過程裡,作者觀照並享受著樹下環境一舉一動的細微發生,也見證著抽象時間化為具體物質的奇妙變化

宜蘭藝術家潘勁瑞的作品「小島日記(二)~來自島嶼的明信片」,是憶起好久以前於國外機場寄了一封明信片給自己。畫面中一個耳朵長出一棵樹的人頭隨著河流漂流而下,一個張開的手掌無法承接的困窘,在在都呈現了一種對流徙的不確定感及無安全感。潘勁瑞面對外在世界不斷變動的環境,借著「斷裂肢體」的形體將內心的形象轉化出來,似乎說明著他僅能將那些空茫的與無奈的狀況畫進熟悉常見的風景裡一封明信片,一片土地的最後回憶。等待夢與奇蹟。像是包裹著深沉的憂鬱,在喪失了永恆生命的重量時,像似微粒浮動於生命的幽光中,因此記憶便行走在回憶與夢境之間,也糾纏在某種意識之上。

另一位出生在宜蘭的藝術家陳世鉅的作品「機翼」(記憶?)描述在昭和十九年(西元一九四四年),一個綿綿細雨的秋天,空中有前來爆擊的飛機。宜蘭機場有起飛迎擊的飛機。宜蘭橋的橋頭有墜落的飛機。飛機的機翼在這裡,跟著飛機的記憶也在這裡。被記起的「回憶的片段」都具有 關鍵性一刻的深刻印象及迷人特質,或許我們總是在尋找某些隱藏或僅僅只是潛在的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浮光掠影,便也勾起我們追索的欲望。

另一位年輕創作者李冠儀,訴說著在每次的搬遷中,總把曾經生活在她周遭來自山坡或田裡帶回的草繩、枯枝、土塊隨著她的移動也緊跟著她。這些「記憶的物件」即像是她旅行的紀念物,也像是意識到這些存在於他處空間裡的自然物已變成創作者身體裡的一部分。她畫出乾枯的草葉、由近觀漸遠去的山坡,谷地裡被焚毀的樹林持續被吹著風的狀態、大雨將臨之前地表被厚重濕氣壓覆的景象。雨仍帶來泥土的氣息,一部份自山坡的一處,一部份來自童年裡田土呼息的氣味。「於是我不停的描繪那片自焦黑而裸露出的地表。大多的時候是徘徊在山坡上的一片無法命名的風景,好像時間失去時間,場所失去場所,路遺忘了路」。

        人生就像是一個記憶的撿拾者,當憶及這些過往的片段,因著時間、記憶與遺忘的交織,於是記憶就像是毫無時間順序的在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puma

很好,謝謝分享!

3

加入時間: 2010.03.21

楊士芳紀念林園

加入時間: 2010.03.21
126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環保小學堂研習課程

2016-05-20
瀏覽:
1,708
推:
0
回應:
0

0326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師生參訪

2016-03-29
瀏覽:
1,826
推:
0
回應:
0

新竹市長林智堅參訪鄂王社區

2016-02-18
瀏覽:
2,204
推:
1
回應:
0

「廣文堂印鋪」 見證宜蘭印鑑史

2015-12-14
瀏覽:
3,139
推:
0
回應:
0

「作客-藝術在他域的時態延結」Ⅲ- 歲月˙記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