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收者 熟悉又陌生的身影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走在路上,可能時常會看到一些年長者,拿著大塑膠袋或推著載滿回收物的推車在街上緩緩前行,而這些長輩當中,有些是藉由撿回收出來活動打發時間,而有些則是需要靠著變賣這些撿到的回收物品維生,在路上尋覓著回收物品,是他們每週或者每天的例行公事。

長者撿回收 目的大不同

在街道上,或許會看到撿拾著瓶瓶罐罐,或者疊起一個又一個紙箱的長者,在這其中,又分為靠著變賣回收物這點微薄的收入,自給自足的全職資收個體戶,還有年老後利用撿回收來活動身體做環保,或是為了打發時間,順便賺點零碎收入的退休長者。今年八十歲的柱嫂,就是透過收集回收物品來打發老年生活,同時也為家裡增添額外的小收入。

資收長輩 柱嫂:「我八十歲了,我有空才出來,不會每天,(出來的時間)不一定,我有時候都快中午才出來,早上別人都撿光了,差不多兩點左右才來撿,一兩點的時候都去那邊撿(回收物),都被撿光(所以我)都撿不到,撿不到就回家。」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社工 須才容:「我查了蠻多資料,可是其實都是零零碎碎的,應該沒有人可以真的(把台灣拾荒者數量)統計出來,因為非常多拾荒長輩不會告訴別人他在拾荒,那也有些人是在做資源回收而已,他並不是拾荒者,拾荒長輩是做資源回收賺取錢,然後他必須要靠這個維生,資源回收他可能是因為環保,也有可能是因為打發時間(才做),所以我之前看了一個數據,大概就是寫109年3月,拾荒長輩大概全台應該有四萬多人,台北市佔了一千兩百多人,但是我們估計(實際人數)絕對比較高,所以我們曾經有發表一篇我們查到的資訊,109年3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大概佔15.05%,其中有38%是六十五歲的拾荒長輩。」

回收價格低廉 變賣不易

透過一整天在街道巷弄間走踏,辛苦收集著回收物品,而其中,各種回收物的價格有別,能夠兌換的現金卻往往有限甚至非常微薄。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社工 須才容:「今年八月多我有問過一次回收價格,我真的覺得那個價格好低,廢紙類一公斤不到兩塊錢,寶特瓶大概三塊錢,鐵罐六塊,鐵鋁罐二十塊,其實像我們的轎車一整車裝到滿,上次也是這樣幫他們裝到滿才一百塊,他們真的還蠻難(維生),只能溫飽而且還不是三餐,大概是一到兩餐而已。所以我自己覺得,政府應該還蠻需要重視這個議題,有聽過(資收關懷計畫),比較做得好我覺得是高雄,台北的話我自已之前有問過一些拾荒長輩,他們都沒有參加(該計畫),因為我上網看過那個內容,我記得是什麼鐵罐 、塑膠罐、乾電池這一類的,我們拾荒長輩幾乎都不回收這些,很難回收,因為鐵罐其實店家比較少,寶特瓶塑膠瓶也比較少,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是,回收紙箱比較多,那你說乾電池,大部分的人拿到都去便利商店換,所以政府提供的這些東西,我自己覺得長輩比較少可以回收到。」

社區關懷 相伴長者

除了在社區中四處翻找之外,這些長者常常走過的店家或住家,也是他們回收物來源的一環,透過接受店家或鄰里提供的回收物,可以大大減少他們在社區尋找回收物的時間,同時提供他們一些善意的關懷。

資收長輩 柱嫂:「我都撿不到,能走就多走,如果走到腳太痠就不太能撿,就算有人人叫我去也沒辦法。我現在去那間雜貨店,別人都撿光了,(所以)袋子都是空的,(早餐店老闆)都會給我(回收物),如果她有的話就會幫我收集,前天也有人載(回收物)來給我,別人有時候都會載來給我,都是這樣來的,不然我都撿不到。」

早餐店老闆娘 洪媽媽:「可以回收的就盡量給他們,塑膠類、紙類、鐵,他們可以賣錢的都盡量給他們,有一定的量或剛好他們有過去就給,現在都是這樣,年輕人要出去打拼,比較不在身邊,他們就會聊他們的一些病痛,讓他講一講說一說聊一聊天。」

只能靠撿回收? 多元方式望可行

無論是為了打發時間賺零錢,還是靠撿回收物品維生,撿拾回收是這些長輩年老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除了撿回收外其實還有其他方式,幫助長輩多元發展年老生活,或解決年老資收者無法飽餐的問題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社工 須才容:「我有想過這個問題,回收價格如果提高了,其實對他們也不好,年輕人覺得現在回收價好,他們就會投入,所以我自己覺得(要)給這些清寒長輩的,應該是其他的就業機會,比如說像我們老協,就有教他們做萬用膏,可能就拿來作義賣,或是人家捐款我們就拿來當回饋品,就是教他們一些其他的技能,我覺得會比較好一點,再來就是他們很多人都有,自己以前的技藝或是專長,我覺得政府可以叫里長做個調查,把他們會的東西傳承下來,就比如說政府可以給他們講師費,他們就可以教我們一些,比如說下廚也好,客家小炒怎麼炒,我(只)是舉例,因為我自己覺得,這些長輩回收了一整天,有一次我陪他們回收,我自己都超累的,結果看到錢才不到一百,那他可以回收多久。」

這些緩慢穿梭在街道的身影,在一般的日常中並不難發現,熟悉卻又對他們很陌生,無論他們撿回收藉以維生也好,打發時間也好,不時給予關懷也是很重要的行動,或許我們並不清楚這些長者選擇撿拾回收的目的,但同樣的,他們也是努力過著生活的一群長輩。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498則報導
2,176則影音
56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番路彈藥庫 舊址活化資源回收場

2024-03-25
瀏覽:
2,219
推:
1
回應:
0
2:47

與自然共伍 官田菱角種植之路

2024-03-25
瀏覽:
2,188
推:
12
回應:
1

華德公園整建 要拆要蓋誰知道?

2024-03-25
瀏覽:
1,891
推:
0
回應:
0

顛覆傳統 臺灣特殊送行文化

2024-03-18
瀏覽:
3,442
推:
0
回應:
0
2:58

戲台後的國寶 布景彩繪師

2024-03-18
瀏覽:
6,388
推:
66
回應:
0
2:58

循環經濟 嘉義縣回收蚵殼再利用

2024-03-18
瀏覽:
4,644
推:
47
回應:
0
6:29

街頭藝術 文化的舞台

2024-01-12
瀏覽:
12,153
推:
2
回應:
0
8:28

漁:漁獲量銳減 近海漁業情勢差

2024-01-12
瀏覽:
21,795
推:
1
回應:
0
5:51

中正來了 然後呢?

2024-01-12
瀏覽:
10,023
推:
0
回應:
0
6:50

時代旅人 承載百年記憶朴子布行

2024-01-12
瀏覽:
39,742
推:
159
回應:
5

資收者 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