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方山友滑落致登山杖戳傷後一位隊友臉部 扯嗎?

文字-A A +A

前上方山友滑落致登山杖戳傷後一位隊友臉部 扯嗎?

 

※ 讓自己一次次向山野行去,如同學習一種新語言般地研讀它。用你的五種感官來讀取山林的「詞彙」。當你發現自身的能力足以回應山野對你的呼喚時,最佳的時刻將會到來。《登山聖經》 ※

 

日(2018.11.08.)昨有一則登山新聞說,「登山『不要跟太近』!尤其是爬坡時,如前面隊友滑倒,有可能導致後方人員被前方人員的登山杖戳傷。楊姓山友昨(7)日上午報案,他與隊友一行5人同伴本月3日出發攀登干卓萬山5天,前面同伴在爬坡時不慎摔倒往後滑,跟在後面的楊姓山友被前方隊友的登山杖戳到左臉,導致臉部撕裂傷,經止血後,傷者仍可自行移動,空勤總隊花蓮分隊出動黑鷹直升機,昨上午11時11分飛抵干卓萬山三角點吊掛成功。」

此報導乍看之下,覺得有點怪但又不太怪,因為在山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被前面隊友的登山杖戳到、被上面隊友踢下的落石K到、被上面滑落的隊友撞到等,在一般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也偶有所聞。為什麼爬山會碰到這些鳥事呢?這鳥事可以避免嗎?答案是會發生而且有時候發生了周遭人會遭到「池魚之殃」?也只能提醒山友們在登山過程中,不要只顧著講話、或只顧著欣賞風景,因為在你的周遭環境(包括人)隨時都可能會有一些「狀況」,但當狀況倏起之剎那,當事人和在旁的你要能及時反應而且是正確的反應,否則類似在攀登過程中被前面隊友的登山杖戳到,是很有可能的?是以,學會登山杖的正確握法,萬一不慎在山徑滑落時,人與登山杖會鬆離這才是對的,否則人、杖糾結一起的滑落,登山杖瞬間變成利器,徒增危險性?(網路上有登山杖正確握法之影片,可參考!)

本登山杖傷人事件的地點,百岳老查從報導中的僅有資訊判斷,極有可能是在入登山口的第2天一早從十粒溪營地出發(此干卓萬群峰縱走,一般都排5-6天行程),一路陡升1.5小時(約400M),須手腳並用(或抓樹根、或抓箭竹、或抓繩索,登山杖顯是累贅),氣喘吁吁地上到乳形峰,之後又是高箭竹林陡升斷崖地形,行走須注意,至干卓萬山前須陡升一段之字坡。因此,如果碰到下雨地面濕滑,徒增攀登難度與險度,本案例大概就在這段陡升坡間發生?(2015年5月中旬,台中市一名林姓山友在攀登干卓萬群峰時,似乎也在此處附近墜崖身亡?)這引發一個值得討論與臨場應變的話題,那就是在陡坡攀登時,容易造成落石或登山杖失手、甚至人員滑落,那隊伍行進時隊員之「間距」要拉多長才適當?各說紛紜,亦各有其理:

 

1.隊友間距拉近一點:避免落石因墜落的時間長而增加其重力加速度等動能,可能造成後(下)方隊友更嚴重的傷害。此種地形若不太長,則可考慮隊員逐一通過,未通過者先在較安全處等候。若距離太長則可考慮分成數小隊,每小隊逐一通過?

2.隊友間距放遠一點:危險陡坡若隊員間距過短,一則前(上)方隊員滑落或踢石下墜時,後方人員反應不及,同遭受危害;二則一有狀況多人同時遭遇,增加應變空間與時間之侷限性,災情可能較「全面」?因此主張,隊員間距宜放遠一點,雖然會增加通過時間,但相對安全許多?

3.隊友間距有一定標準嗎?沒有!全員安全通過困難(危險)地形就是「標準行(型)」!正如擅於短跑者其腿型該如何,答案一樣沒有標準,只要能拿到桂冠榮譽就是標準的腿型!是以,至佳的行動方案完全取決於領隊嚮導的臨場判斷、調度與隊員個人的技巧和反應!除此之外,就是靠運氣了!(運來,得天下;運失,毀身家?顯然運氣是不可控制但有可能存在的因素?登山之安全性不能純靠運氣?)

4.不管隊員間距拉近或放遠,萬一有落石被產生時,則應大叫「落石!落石!」在下方的你聽到急短促的這聲音時,掉下來的不管是石塊還是身體,你該怎麼反應?這個答案太複雜了,這牽扯到落石的大小、時機、位置、路線等,另一則是你當時身處地點的空間大小、安全性、反應的時間與方式,在一兩秒間要做出個「洽到好處」的反應,除非是神,否則哪個人做得到?那不就等於要「聽天由命」嗎?也不至於此,這跟平常的訓練與應變技巧的純熟度有關,生命時時在變化中,即時時在應變、創造中,所以還是要努力去學習登山的基本功!

 

你登山,那你用什麼來回應山野的呼喚或狀況的考驗?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第一手經驗,當你越熟悉山野的一切時,就越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路或者因應狀況發生的較佳方式!所以說,若你習得山野行進、攀登的技能,你就打開了通往峰頂的大門?此時對大自然加諸的種種危難(落石與登山杖戳人,這算小兒科),用什麼來因應?唯有在技能應用純熟之後,你心中自有許多篤定與鎮定,才能有餘裕地去享受漫遊山林的自由之野、之美、之趣與之樂!

~ 百岳老查 2018.11.12.

 

附 記:

1.照片一.引自2011.07.24.「個人新聞台PChome網站」,是2011年7月中旬由泰魯兄所領隊的「干卓萬群峰縱走(文圖均由啊咪山友所撰貼)」。照片所在地約是此縱走行程的第4天,登卓社大山前的十八連(岩)峰之其中一段幾乎垂直的瘦稜,此種地形確實叫初攀者「永生難忘」?啊咪山友在此文的「後記」寫說:「最後一天跌落時真的嚇到魂飛魄散,所幸當時啊咪體能狀況不錯,加上背包護身,所以沒撞到頭也沒傷到身體,最幸運的是腿夠長竟勾到樹根停止下滑,否則只要再2-3秒光景,滑到溪谷就真的沙喲娜拉,真是老天保佑,萬幸萬福!」

2.照片二.是百岳老查某一年的一次「干卓萬群峰」之旅在「牧山」所拍攝。記得有一年由於某山會帶「干卓萬群峰」的原簽帶之領隊、嚮導臨時因故無法上山,是以百岳老查(那時有在該山會進出)挺身上陣「代打」,豈知上山的6天幾乎雨衣不離身?也因為這無心插柳卻成蔭,促成了該次「預期外」的干卓萬群峰之旅,其間、期間天氣不佳,黑雲帶雨瀉長空,百岳老查事後寫說:「望著前面這條漫長而無盡頭、曲折起伏的小徑,雨衣不離身,內外均濕,尤感此行之淒涼,彷彿是在述說一則人與山與雨與風與樹與期待的鬥爭故事……。」真是,雨催涼意詩催雨,帶酒衝山雨,浩然引吭總是山客豪情行處!

百岳老查回應1:

距離會產生一種美感?距離本身能美化一切?戀愛如此,登山賞景也是如此?惟登山過程中尤其在攀爬陡坡或通過危險地形時,隊員跟隊員之間「產生距離」,不但能看見前方、上方的美及情況,還能產生一種安全的美感,或說是美的安全感?關鍵在於這個既美又安全的距離要怎麼抓?這恐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講明白的!如果有機會或可另撰專文來探討「登山的距離之美」!  百岳老查 2018.11.12.

陳姓山友2018.11.12.回應1:

的確 登山距離要視現場狀況 這次登山杖事件是發生在三叉峰往干卓萬的第一個崩壁 崩壁邊緣要臥抱巨木跨過 受傷者是領頭的夥伴 他過了巨木在下方指導第二位下來 結果第二位夥伴沒踩穩腳步 滑下撞倒指導者同時登山杖插入顴骨 指導者滾了幾番 啊 差點下去 趁此提出原委 給登山的夥伴參考 也感謝百岳老查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33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登山淺酌OK啊 但發酒瘋就不該了?

2024-03-25
瀏覽:
1,440
推:
0
回應:
0

登山總嘆息那索道木被鋼纜纏縛幾十年 有誰憐?

2024-03-11
瀏覽:
3,271
推:
0
回應:
0

閒逸是種心境 讓登山的人生盈滿暗香

2024-03-04
瀏覽:
2,603
推:
0
回應:
0

懷念古早味的登山文化 留住那些年的溫暖!

2024-02-15
瀏覽:
12,769
推:
10
回應:
0

百岳老查在龍年的祝福

2024-02-05
瀏覽:
3,986
推:
3
回應:
0

攀登南三段肚子餓了叫消防隊送餐 真的扯到爆!

2024-01-29
瀏覽:
4,049
推:
0
回應:
0

前上方山友滑落致登山杖戳傷後一位隊友臉部 扯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3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3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