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秀姑巒山迷蹤事件紀錄片「八大秀 等著你回來」談起

文字-A A +A

從秀姑巒山迷蹤事件紀錄片「八大秀 等著你回來」談起

 

※ 痛苦與不安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必須依靠大自然的一切才得以生存下來。(2018.05.21.第8度攀登聖母峰卻命喪於斯的日本登山家.栗城史多) ※

 

「在獲救之前,不論發生了什麼狀況,都必須活著。」登山迷路者常會自問:現在我在那裡?偏離正確的步道約有多遠?怎麼找到正確的方向及路徑?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登山迷路事件的紀錄影片,據悉該片是迷蹤事件發生前後及過程的真實紀錄?影片公布之後在短短15天之間就有超過10萬人次觀賞。雖然登山發生迷路失蹤現象很遺憾,最後該迷路者自行「矇」走到了大水窟山屋,終能平安脫困,但事件的同行隊友能將該次登山所錄製之影片配合事件發生之部分實境,後製成這一支頗有參考價值的「負面」教學影帶(該自組隊不管是迷蹤者或其他成員或多或少有都犯了一些錯),也很難能可貴?「路,是很講理的,不是嗎?你若迷路,多半是你不講道理,不是路。(林克孝)」看了這支紀錄片,百岳老查有著深深的感慨:

 

1.從秀姑坪到秀姑巒山約有1.7K遠,若從南側登山口上登秀姑巒山約有0.7K(約50分鐘可以登頂,從山頂約30分鐘以內可以回到原南側登山口),從該紀錄片圖示,該迷路者(苦主,以下均用此稱呼)似乎獨自離開山頂沒多遠就「誤入歧途」,後雖有發現走錯路了想橫切修正回來,結果一路橫切加下切,卻越偏越遠越陡,2個鐘頭後苦主確認已經迷路了。光這一小段路、這幾分鐘的疏忽,極可能釀成大災難,在山區豈能一錯再錯?山友當注意,就算一開始走錯了路,只要在發覺「不太對勁」時就此打住,且依原路折返,就可能降低迷路的可能性?若能及時退回或許什麼後續的麻煩事都不會再發生?

2.一夥自組隊4人登頂秀姑巒山後起霧又冷,該苦主未穿著外套,不堪久留故要求同行前輩允其先下山到秀姑坪(餘人留在山頭等霧開要用空拍機拍景),一切的錯誤「轉折」從此開始?該苦主似乎也走過一些高山,對登山也有一些概念,只是,心存僥倖也太高估自己能力,以致錯失修正錯誤的第一時間,最後也只能將錯就錯,讓自己先冷靜並把命保住了再說。惟一般百岳登頂路徑幾乎都被走成深淺不一的「水溝」(雖然該路段部分石頭路致溝痕不深,但應還是「有跡可循」,不難辨認),何以還會捨「正」道而不由?約30分鐘的下坡路程卻到不了原登山口,是不是當時就該設下「停損點」,走回頭路,重新回到秀姑巒山頂(目標應該很明顯)?雖然朝原來明顯目標走回頭路很陡也會很「幹」,但這也是相對的安全且是無可奈何的事,且苦主此時所能選擇的應變方式似乎也不太多?但他卻讓錯誤繼續擴大?

3.苦主小背包裡只帶了一小瓶水及兩顆糖,似乎只穿一件排汗衣而沒禦寒外套,更無其他求生必要裝備,單獨迷蹤下切到谷底還溯溪把衣服弄濕了,還好當天沒下雨氣溫也不太低,否則到了入夜以後大概就GG了?山友尤須要切記,登山時衣服一旦濕了,水分會以空氣25倍的速度奪去身體的體溫,因此登山時一定要確保衣物的不被弄濕掉!這苦主在迷蹤過程中沒受傷也沒失溫,真是福大、命大、運氣好到爆,撐到隔天早晨太陽出來後,苦主便起身朝山稜線攀爬,爬了11小時終於在近傍晚時分在稜線上看到大水窟山屋(此地離秀姑巒山頂之直線距離約4K),慶幸自己脫困了,這不是奇蹟那什麼才叫奇蹟?

4.其他隊員下到秀姑坪後未發現該苦主,便開始展開「搜救」等措施,如先用空拍機將鄰近山域搜查一遍,奈何霧大,無功而返,由於能見度不佳,加上此山域地形陡峭,搜救有其困難度,隔天一整天持續於該區域用空拍機繼續搜查外,隊員也投入搜尋,至晚間(隊員失蹤後的第2個晚上)還是無所獲,ㄍㄥ到此時該隊還未向外通報求援?這是很難理解的決策,領隊如此「淡定」且沉得住氣,著實異於常人?不知是否無法對外聯繫還是另有原因?根據山友「翠湖居士」的紀錄指出,「八通關山頂中華電訊可通;另,秀姑巒山往馬博拉斯山稜線中華電信可通(訊號不穩,需耐心等候)。」

5.到了迷蹤的第3天下午,該隊才在秀姑坪營地被南二段下來的隊伍轉告,說該苦主已隨他隊從南營地、杜鵑營地一線下到觀高工作站了,至此才確定這場離奇的大山迷蹤劇平安落幕。儘管戲已謝幕了,但卻留給山友們一些疑問?不疑處要有疑?只能說,山域如戰場,狀況瞬息萬變,處置得宜且打了勝仗就是王道!

 

這個紀錄片雖做了一部分反省但也引發一些「真實性」的論辯,惟不影響其教育意義與啟發性,它脫離教條式的宣教窠臼,播放後自有其效果在,但山友們得注意,不論多小的遇難事故,它的背後都必定有個故事存在:

A.該苦主何以會(完全是)一路錯到底?

B.該自組隊的領隊處置方式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C.觀看紀錄片的團體其主事者應該做適當的「導引」,在錯誤中找答案,從每一個決策點及決策方式去找出癥結,一一予以導正,才不失製作且公布這個紀錄片者的初衷!

D.登山客要深切思考不可預期的意外,要提醒自己上山時應保持冷靜,而且不可輕視山的威力,不管是高山縱走,或是當天可下山的健行路線,或是縱走的輕裝攻山頭等,準備的越是萬全周延自然越好,尤其是路跡不甚明顯之路段,特別要放慢速度多加確認,須知「魔鬼都藏在細節與急躁裡」就是指此而言?在缺乏冷靜的狀態下,越是前進,危險就越大!

E.在深山裡遇難事件中,有很多案例幾乎都是走錯路或為了找水而一路切下溪谷,但實際案例卻顯示,試圖從溪谷下去時從瀑布或山崖上摔落而死傷的「比比皆是」?碰到這種山難案例的鐵則,就是盡量在越早的時間點回頭越好!發現自己迷路了,「不亂走、亂動、消耗體力,而是留在一個地方靜待救援,是在山中遇難時的鐵則。」

登山時對夥伴有信心,事關重大,一位登山者的行動可能影響整個隊伍的禍福。尤其自組隊在這方面比較欠缺,也許自組的每一份子都高估了經驗的重要性或各自為政?其實,登山時你對山、對登山、對隊友的態度才是最關鍵所在!《登山聖經》說:「優秀的導航者,不會真正迷路,多年經驗讓他們學會謙虛,他們總是會攜帶足夠的糧食衣物和露宿裝備,足以撐過暫時找不到方向的時間~短至數小時,長達數天。」愛登山的每個人都當以一個優秀的導航者高自期許,慈航普渡,自渡渡人!

~ 百岳老查 2018.09.17.

 

附 記:

1.本照片是百岳老查某一年的某一次「路過」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所拍攝。雖然多次登臨該山頭,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與享受,不同的天候與不同的季節,有時她會讓你見識山河壯麗的悸動、有時候更是將你的脆弱給凸顯、有時候讓你體驗出一種虛無縹緲的莫名,但不管如何,登頂的這個當下既紮實又真切,她終將會肯定你的信心並且教你看清楚自己的能耐,這就是之所以喜歡上山,就沒有停下來的理由?

2.政治大學登山OB隊的洪振豪律師曾說過:「自組隊之隊員雖對彼此負有保證人地位,但僅要求同行山友對出狀況的人有基本的協助及主動求助,例如『依所知狀況給予基本協助』、『先下山向外求救』及『報案』等等。這些要求乍聽之下,似乎是一般出團對彼此會有的基本關心,若是對方不見了,也一定會試著去找尋。」本秀姑巒山自組隊是有領隊的「隊伍」,允許隊員自行下山,3個半鐘頭後發現該獨自下山者不見了卻能夠ㄍㄥ2天2夜未報案,這個「賭注」未免太大些?不管領隊是不是具有「領隊的保證人義務」?萬一出現罹山的遺憾事件時,領隊可能會有一些法律上的「困擾」,豈能不慎!

百岳老查回應1:

身上背著簡易行囊/ 沒料到會在深山裡隨便晃蕩/ 頓感實迷途其未遠/ 恰如一場噩夢/ 除了路外 我已無心再尋找美麗風景/ 躺在郊野望著幽暗穹倉/ 壞的想法在我腦裡連串浮出/ 不想就這樣認輸或放棄/ 我想這還不是絕路/ 只不過當下我的行為正被惡魔所束縛/ 渴望隊友關愛的眼神 渴望神佛能助一臂脫困之力/ 莫名其妙的誤判/ 講太多也沒有人會信/ 我只需要自己靜一靜/ 這趟闖蕩會在哪裡停損/ 迷途視茫茫/ 在秀姑坪守候的隊友們太對不起了!  百岳老查 2018.09.17.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3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從秀姑巒山迷蹤事件紀錄片「八大秀 等著你回來」談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