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高貴」迷思!綠建築其實賺很大

文字-A A +A

綠建築的節能績效直接受能源價格影響,以高電價的德國為例,平均省一度電的價值有3.6美元。但在電力價格低廉的中國,每省一度電的價值不到0.8美元。

除了房地產交易價值,綠建築其實還蘊含許多難以量化的社會效益。
(圖片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不知不覺間,台達集團在全球各地累積建造和捐贈的綠建築數量來到第26棟,加上還在施工和設計階段的,未來突破30棟應該不成問題,憑著多年來的推動成績和持續發聲,現在我們應該也算得上是國內的綠建築專家之一了。隨著四月份電價宣布調漲3%,加上天氣慢慢變熱、用電高峰季節(也有人說是「缺電危險期」)逼近,每年春、夏交接的時刻,就開始有媒體找上門來,詢問我們綠建築如何做到節能減碳、或者可替用戶省下多少電力的秘訣。
 
 有媒體肯關注綠建築,本是好事一樁,可惜不少人在言談間,還是會不經意流露出一種想法:「這事好歸好,可惜就是太貴!」最後報導結論常流於企業為實踐其社會責任(CSR)所為,或企業家本人堅持環保愛地球的道德之舉,在台灣長年低電價(使節能投資難以回收)的扭曲環境之下,綠建築實在無法平價化、抑或成為市場主流,簡直像是種富裕階級或層峰人士才有辦法接觸的「雲端」產品。
 
哈佛大學研究以六個主要國家於200016年期間獲LEED認證的2.5萬棟綠建築為樣本。
 
 真是如此嗎?不久前,哈佛大學「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Center for Health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在《曝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Energy savings, emission reductions, and health co-benefits of the green building movement,試著提出反證。
 
六國綠建築,締造133億美元效益
 
 自從第一套評估系統BREEAM1990年的英國出現,經過近30年的推廣和演進,至今全球已發展出超過40種綠建築認證系統或標章體系,包括台灣在1999年推出的EEWH系統(當時為世界第四)。這當中,以美國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評價系統最受歡迎,截至2016年,全球共有超過9萬棟經過LEED認證的商業建築分佈在165個國家。
 
 上述哈佛的研究,便以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德國、土耳其這六個國家、合計面積逾3.3億平方米(將近900棟台北101大樓)的LEED綠建築為樣本,結果發現這些綠建築不但可創造多達75億美元的能源成本節約效益,還附帶了相當於58億美元的社會共同效益,合計創造出133億美元的價值。
 
從節能、減碳、促進健康三方面評估,六國綠建築合計創造133億美元的社會共同價值。
 
 眾所皆知,綠建築最大賣點即是節能減碳,哈佛研究也證實了這點。以約瑟夫艾倫(Joseph Allen)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估算,上述六國的LEED綠建築合計貢獻的75億美元節能效益中,以電力節省為最大宗(共省下555億度電),其次為減少使用天然氣和燃油等化石燃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綠建築的節能績效多寡,直接受到各國能源價格影響,以高電價的德國(住宅電價約10.6元)為例,綠建築省下5100萬度電便創造1.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平均省一度電的價值有3.6美元。但在電力價格低廉的中國(住宅電價約2.6元),綠建築省下6600萬度電力,僅能創造5230萬美元經濟效益,每省一度電的價值不到0.8美元,兩者一來一往的差距超過四倍。
 事實上,台灣政府也做過類似統計。據內政部估算,截至今年三月份,國內累計取得標章及候選資格的近7000棟綠建築,合計每年可節電17億度、省水逾8000萬度、創造超過67億元的經濟效益,可惜很少拿來對外界宣傳。
 
哈佛大學研究六國綠建築節能效益統計表
 
認證
面積
相關
效益
電力
天然氣
燃油
其他
該國
合計
美國
279.23
節能
51.81
29.63
2.03
5.03
88.50
經濟
5380
790
164
380
6710
巴西
6.57
節能
1.49
0.03
0.11
0.03
1.66
經濟
250
0.78
--
0
251
中國
33.18
節能
0.66
0.23
0.46
0.74
2.09
經濟
52.3
8.29
--
8.62
69.3
德國
4.07
節能
0.51
0.38
0.29
0.14
1.32
經濟
181
33.6
24.0
0.05
239
印度
7.45
節能
0.72
0.05
0.11
1.31
2.19
經濟
57.2
1.55
2.27
11.2
72.3
土耳其
4.60
節能
0.37
0.18
0
0.18
0.73
經濟
134
18.9
0
9.93
163.1
六國
總計
335.09
節能
55.56
30.50
2.99
7.43
96.48
經濟
6050
853
190
410
7510
#註:綠建築面積單位為「百萬平方米」(million m2);節能單位為「十億度」(billion kWh);經濟單位為「百萬美元」(million 2016 USD)
資料來源:the Center for Health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t the Harvard
 
減碳之外,綠建築還能促進健康
 
 接著來看綠建築的減碳功能,哈佛研究指出,六國LEED綠建築合計可減少3300萬噸排碳量,相當於抵銷掉710萬輛燃油汽車一整年的排碳量。而且除了二氧化碳,綠建築還能削減5.1萬噸二氧化硫(SO2)3.8萬噸氮氧化物(NOx)、甚至一萬噸的PM2.5(細懸微浮粒),這類幫助減緩氣候變遷的減碳效益,約有14億美元的價值。
 
 最令人訝異的是,綠建築還有促進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收益。
 
 相較於省下幾度電、減少多少溫室氣體等硬指標,哈佛的研究還運用CoBECo-Benefi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系統,計算綠建築連帶提供的無形價值和社會共同利益,發現從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減少死亡率、到醫院就診次數、哮喘發作頻率、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損失的工時或上學日等諸多指標觀察,六個國家的LEED綠建築一共提供相當於44億美元的公共利益,等於替政府減少龐大的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支出。以美國為例,可算出綠建築的健康效益來自:避免172405人提早死亡、171人住院、5.4萬人的呼吸道疾病發作、減少2.1萬次工作日損失和1.6萬次失學日。
 
綠建築每節省一塊錢的能源支出,平均可創造0.77的周邊價值,但各國情況差異甚大。
 
 整體而言,綠建築平均每節省一塊錢的能源支出,即可帶來0.77元的周邊社會價值(包括健康促進和氣候效益),在一些國民健康和公共衛生較為落後的地區,這些社會周遭效益,甚至超乎綠建築直接帶來的帳面(節能)價值,像在印度的綠建築,每省下一美元的能耗費用,就可創造高達12.2美元的社會共同利益,投資報酬率高得嚇人。
 
關注綠色「溢價」,綠建築其實很划算
 
 事實上,哈佛大學並非第一家試圖盤點綠建築完整效益的研究單位,早在2014年,世界綠建築委員會(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簡稱WGBC便發表過另一份報告《Health, Wellbeing & Productivity in Offices》,強調綠建築賦予使用者的各種正面效益。
 
 該份報告的論點是,從採光、通風、室內空氣品質、景觀、空間舒適度等角度評估,綠建築不但可以創造更健康、開放、互動的空間體驗,對於在裡面工作、活動的人們,更可減少生病、請假(工時減少)等負面影響,減少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發生,甚至還能提升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
 
另一份WGBC的研究同樣指出,綠建築除了節能,還可拉抬租金行情及削減人事成本。
圖片來源:WGBC(左) CITY OF RENO(右)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目前主流的市場評價系統,依舊是綠建築的房地產交易價值(包括租金行情和交易價格),這也是大多數投資者和仲介業看待一棟建物的最重要指標。對此,去年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McCombs商學院做過一個研究THE VALUE OF LEED HOMES IN THE TEXAS REAL ESTATE MARKET,發現該州約有1.67%(3853棟)的建物獲得各種綠色標籤(包括LEED認證),若和條件相近的房產標的物比較,這些綠色建築大約具有6~8%的「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其實不只德州,加州在2014年也有研究單位做過類似研究,其綠色溢價比率更高達5~12%。
 
 除了上面提及的,綠建築還有許多可供評測的量化和質化指標,比方:自產能源的多寡、對企業品牌及攬才的正面影響力、到應對極端氣候災害的恢復力等,比比皆是。在氣候、能源、空污議題愈來愈受社會大眾重視的今日,如何彰顯綠建築的完整價值?值得主管機關和推廣單位的重視。畢竟,從住家、車站、辦公室、工廠、學校、到百貨商場,我們每個人一天到晚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由建築打造的室內空間裡頭,不是嗎?
 
現代人的許多文明病,其實都導因於不健康的室內空間。 (圖片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本文原刊載於綠建築雜誌53期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提升建築節能力的關鍵竟是──氣象資訊? 高宜凡 2018/4/9

綠建築非「高科技」不可嗎? 高宜凡 2018/4/2 
  
--
低碳blog也有IG了喔~ https://www.instagram.com/lowestcblog/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7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不落人後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2024-03-28
瀏覽:
1,208
推:
1
回應:
0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2,099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2,015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708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473
推:
22
回應:
0

破除「高貴」迷思!綠建築其實賺很大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7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7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