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廖萬堅的抄襲與傳遞錯誤知識

文字-A A +A

以前抓舞弊,要跑台大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以印證許多偽學者鬼扯的「文獻回顧」內容;為此,我花掉不少停車費。這次是因為 ptt 網友爆料,才注意到「張廖立委」論述的「回饋遞減」(diminishing return)、「採取單一的策略」(taking similar action)、「自我實現的預期反應」(enhances beliefs of further prevalence)... 念過 North 論理的人,就知道這是鬼扯!超級鬼扯!我如果不揭露這種荒腔走板的鬼扯,我真的將要活在一個鬼島上!


圖1: 張廖萬堅EMBA碩論p.3(左圖)葉崇楊、施世駿論文p.7, 8(右圖)

我的書架上有 North (1990),可以馬上印證、推翻你們的鬼扯!經過追蹤、比對,發現張廖萬堅的鬼扯是抄來的,人家錯(台大國發所教授),你也全文照錄地跟著錯(立法委員)!

原本,我暫緩對學術倫理議題的關心,專心思考勞動薪資等議題。在此同時,立委張廖萬堅成為全台學術倫理議題的發聲焦點:東海大學EMBA在聲討與監督台灣大學校長!?我跟你們身處在同一個快變成鬼島的台灣,斯可忍,孰不可忍?張廖萬堅是台中一中的校友!所謂:北建中、南雄中、中一中、南一中,我畢業的新竹中學未必可以坐到第五或六的位置;我不揭發你,我真的是沒六了!我真沒路用!?

況且,高調公告這個案例,可以嚇阻台灣的學術不端文化的蔓延!尤其是藉此強化EMBA是在ExtensionEntertainment的傳聞,即「擴充人脈」與「揪團娛樂」性質。更是昭告天下,如果找人代寫或購買文章,品質一定不堪!除非是透過監聽與匯款紀錄追索,不可能查到校園盛傳的購買論文活動;但,用旁門左道方法獲得的文章,品質一定不堪!

我過去、現在(針對張廖萬堅碩論)、未來都不可能去指控任何一篇學術論文是買來的,但我敢於告訴大家,如果是買來或代寫的論文,經過如我這般堅強意志力的勇敢解剖,就會呈現以下的病理報告。

先為圖1右側說明,它是葉崇楊與施世駿(2009)發表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的論文頁面;圖1左側是張廖萬堅(2015)碩論。圖1的彩色線條與註解是我標示的,目的在彰顯後者抄錄前者,還有傳遞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的情形。

經濟學原理教「邊際報酬遞減」(decreasing marginal return),這是標準的、主流的、常識性的新古典經濟學用語,它的意義完全等同學新制度學派的「遞減報酬」(diminishing return)。去查一下這兩個「遞減」的解釋:"Decreasing: becoming less or fewer."以及 "Diminishing: making or causing to seem smaller, less, less important, etc."

也就是說,“decreasing” 可能是沒有原因的,所以數學的遞減函數(decreasing functions)不使用“diminishing”表達「遞減」;而“decreasing marginal”是表達「遞減」是因「邊際」效果引起的,已經有的,再多增加一單位的價值就較小。“diminishing”則是已經隱含「遞減」是因「邊際」效果引起的。

台大國發所的教授不熟悉經濟學,而將”diminishing return”錯譯為「回饋遞減」(feedback decreasing),聽來像「反饋遞減」!不能使用「回饋」翻譯 "return" 的原因有三:第一、「效率資訊回饋」(efficient information feedback)也是North (1990)理論的重要成分;第二、「回饋」通常是指絕對量,不是「報酬」表達的相對量概念。第三、回饋最常用於兩主體的互動過程,所謂「學生對老師的上課內容 feedback」,大家都心知肚明它的意義,絕對不是財貨的 "return"老師。以上是我在圖1標示的兩個「抄襲與傳遞錯誤知識」。

其他錯誤更是荒腔走板地曲解原意。舉一案例,左上角的(圖2)“(3) coordination effects, which confer advantages to cooperation with other economic agents taking similar action;” 被台大國發所教授翻譯為(又被張廖萬堅抄錄):

「(3) 合作效果:一個人在市場競爭的優勢通常是處在與對手的策略互動中,而此種效果會促使個人與其他行動者進行協調,採取單一的策略,來降低交易成本;」以上是極度的加油添醋,曲解原意。 給大家一個案例,USB規格就是 “coordination effects”,各廠商的 “taking similar action” 就是製造相同內部規格產品,非相同者是外觀。以上事實卻被曲解成好似聯合壟斷!

再舉一例:“(4) adaptive expectations, where increased prevalence on the market enhances beliefs of further prevalence.” 被台大國發所教授翻譯為(又被張廖萬堅抄錄):

「(4) 反應式預期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預期反應。」這也是嚴重加油添醋地曲解原意。所謂「制度者」包含法律、習慣、普遍信念。 "adaptive expectation"是漸進調整的期待,或簡稱流行的期待。使用 iphone 就是逐漸形成的趨勢,iphone使用者對apple產品愈來愈有信心,也愈來愈多人對 iphone 有所期待,這就是所謂的 "adaptive expectation"。我建議跳脫字面的拘束,翻譯成「消費趨勢的成形」。清大經濟系教授劉瑞華有翻譯這本書,不妨請國發所師生去參考劉瑞華的中譯本。至於張簡萬堅,你一定要去閱讀這本中譯本,因為你們在制訂與監督國家政策!再告訴你一次:去看這本書!去仔細閱讀這本書!


圖2: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作North (1990) p. 94

今天,我不斷地被匿名檢舉貼出「垃圾留言」;但是,我仍要持續遏止,至少要公然揭露這種傳遞錯誤學術模式,以及錯誤知識內容的行徑,張廖萬堅傳遞被曲解的 North 理論。https://www.facebook.com/robertjcliu/posts/1790474497630437


圖3:張廖萬堅EMBA碩論p.7, 8(左圖)張嘉雯、王惠玄、朱潓筠p. 421, 422(右圖)

然後看圖3。張嘉雯、王惠玄與朱潓筠(2011)刊登在《管理與系統》的論文〈關係品質之前置與結果變數的探究-以醫學美容中心為例〉(右圖)被張廖萬堅(2015)碩論大規模利用(左圖),但後者沒將前者列在「參考文獻」,更沒有在內文註明利用之事實。當然,一篇被抄襲來源一定是被充分利用!但在觀察圖5之前,我們先依照張廖萬堅(2015)碩論內文安排的順序,而先觀察圖4。

張廖萬堅(2015)碩論所列的第13篇「參考文獻」林俊昇與簡永讚(2010)又是如何的被利用或論述?後者的被利用狀況如圖4所示。如此地被超級利用,但全篇內文完全沒有註解或引用!至於其他部分,如圖6、圖7... 還有更多,我要省下檢驗EMBA的力氣,去檢驗台灣人崇拜的SCI, SSCI的舞弊。


圖4:張廖萬堅EMBA碩論p. 8(左圖)林俊昇、簡永讚p. 145, 146(右圖)


圖5:張廖萬堅EMBA碩論p. 8, 9(左圖)張嘉雯、王惠玄、朱潓筠p. 422(右圖)


圖6:張廖萬堅EMBA碩論p. 9(左圖)林俊昇、簡永讚p. 146, 147(右圖)


圖7:張廖萬堅EMBA碩論p. 27(左圖)林俊昇、簡永讚p. 144(右圖)

平心而論,EMBA的論文... 高比例如此,所以,他倒楣,有些無辜!我都是抓知名期刊的舞弊,抓EMBA碩論是對我智慧的汙辱!他藉由打擊台大校長,以提振自己的政治聲勢。然後,我看到 ptt 的貼文者刪文,原來擔心被提告,請我接手。我就如此地被迫出手,在汙辱我自己的智慧,以及促進社會公益之間的權衡結果,我決定出手。既然要出手,就要搞得既有效果又有效率(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讓我可以在台灣政治發展史留名,所以,我有些同情張廖萬堅了!我還在彙總舞弊證據。

萬堅,我億堅!你有地方派系,我有知識信仰

人,因為夢想而偉大,因為堅持而不朽!我的夢想是遏止台灣的學術舞弊文化,我的堅持是解剖張廖萬堅論文的字字句句。

你們的網軍徹夜誣賴我發散「垃圾貼文」,跟我纏鬥,讓我徹夜不眠!惹惱我的,不是你們消耗我的心智,讓我不得好眠,剝奪我貢獻台灣學術發展的精力而已;更是因為我的信仰,我相信教育與學術內化過程,會間接影響未來的決策道德與品質。德國的行政品質,一定是全就最好的。是因為康德、菲希特、黑格爾... 奠定根深蒂固的理性、批判、道德文化。

你們說我「垃圾留言」?我要展現我的意志力,證明你們生產「垃圾論文」貽害百世!你們網軍愈積極,我的火力愈猛。公開徵求何欣純、蘇巧慧...或任何與民進黨網軍相關的論文著作。最好給我它們網軍主管的資料。搞你們,我名垂青史,甚至可以被國際學術研究,證明意志力可以對抗科技與人工智慧。

我挺張廖萬堅不辭職,繼續做好立委工作;但在此同時,我希望他率先的利用親身經驗,出面揭露學術舞弊文化氾濫的事實。臺大教授在鬼扯,立委將它當做寶,全抄。https://www.peopo.org/news/35868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robertjcliu

回覆網友說明:North (1990) 引用 Arthur (1988)。Arthur (1988) 被作者本人彙總在他的論文集Arthur (1994) 第7章page 111-132。台大國發所葉崇楊與施世駿(2009)的正確引用方式應該是Arthur (1988),但因為該文的流通性與取得性不如已經集結成冊的Arthur (1994),所以,較適切的引用方式是(Arthur, 1988;Arthur, 1994, p. 112)。若要再進一步表彰North (1990)對闡述該理論的發揚,應該引用為(Arthur, 1988;Arthur, 1994, p. 112;North, 1990, p.94)。可惜的是,台大國發所教授表達成(Arthur, 1994, p. 112;North),這太過粗糙!至於張簡萬堅,我認為,他只顧抄襲,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Joe Lung

翻到93頁,你就會知道是Arthur不是North.

0

加入時間: 2016.07.13

robertjcliu

加入時間: 2016.07.13
9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張廖萬堅的抄襲與傳遞錯誤知識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