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公僕因何怨嘆?國家破產怎辦?

文字-A A +A

退休公僕因何怨嘆?國家破產怎辦?

 

※ 一覺醒來,該沉重的依舊沉重,無法改變的看起來依舊穩如泰山,我時常也會感到無力,年輕人們能夠改變什麼?會不會到我們老去,成為了糟糕的大人,現實依舊還是這個現實。(蔡博藝. 陸生) ※

 

     昨九三軍人節下午由十多個團體所組成的「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質疑當今政府「放任」軍公教被污名化,且年金改革淪為「文革式」年金鬥爭,以此為名而發動遊行。這對政府、國家、乃至軍公教人員都是一種極大的諷刺與不堪!

    政府可不可以拆?可以,不好的政府就要拆!國家會不會破產?會,國家經濟出現問題當然會破產,如2008年的冰島,如2015年的希臘!今日我國家財政已面臨及其嚴峻之考驗,全民已然「供養不起」如此龐大的軍公教年金支出!銓敘部公布退撫基金最新精算結果顯示,「軍公教年金帳戶將在15年內相繼破產,軍人帳戶大限在2020年,教職員為2030年,公務員在2031年,若要維持將來50年財政平衡不破產,提撥率至少要提高3倍。但遺憾的是,這個重要的警訊,不少人視而不見,或選擇刻意忽略,為避免國家走上破產之路,年金改革有其急迫性,而且非改不可!」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表示,「九三遊行是在維護現在已退休和即將退休的人的權益,但是他們的權益是建立在『預吃掉』年輕後輩軍公教人員的退撫基金上面。」設若國家破產,軍公教人員怎麼辦?老百姓怎麼辦?退休人員怎麼辦?看看別國,想想自己!

    只有30萬人口的小國且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幸福國家」的冰島,誰也沒想到會在一夕之間面臨幾乎破產的厄運,冰島國家破產後其國人在銀行外丟雞蛋怒吼著:「自己還錢!別讓未來的孩子扛你的債!」

    而希臘,因政治的破碎及混亂、貪官汙吏不少,其擁有巨大的非正式經濟,重要產業也都被寡頭政治人物所把持。2015.07.02.出刊的《今周刊》指出,「6月22日一大早,年金改革提案送到歐洲債權人手上還不到9個小時,雅典市中心街頭一輛又一輛遊覽車停在有名的觀光景點希臘科學院前,但下車的,不是希臘經濟賴以為生的外國觀光客,而是依賴政府生存的退休老人們。這是5個月來,最大的一次退休人士遊行。他們有紀律、反應速度快,帶著標語遊街,而且態度堅決。『政府要違反承諾,逼死它的國民!』高舉抗議標語的柯提諾(Kotino)用生疏的英語說。在他身後,還有數萬名占據雅典馬路的老人。他的憤怒不是沒有原因。自從2010年歐債危機以來,短短5年至今,希臘的年金支出已經砍了24%。」難怪《今周刊》深入希臘去挖開這個破產的毒瘤,發現「台灣,比你想像的更接近希臘。」《今周刊》進一步說,「台灣年金制度的歷史,其實和希臘如出一轍!按照銓敘部的統計,台灣的軍公教退撫基金在去年首度出現了台幣33億元的赤字,是史上第一次入不敷出,代表了破產的倒數計時器,正式啟動。」

     在這次所謂的軍公教「反污名、要尊嚴」九三大遊行落幕當日,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即在臉書提出質疑說「台灣有何能耐讓軍公教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高於希臘?」他更提醒說「如果國家破產了,不但在國際上也成為赤貧階級,國內也會出現通貨膨賬、經濟失序、治安惡化,『最後不等敵人一兵一卒,國家自然滅亡。』」好個國家滅亡?這比想像中的「國家破產」還可怕!

    孟子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也說:「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意思是說水清水濁時,我該怎麼辦呢?污名者何?尊嚴者何?改革不是請客吃飯,有其不得不然,若各被改革之對象或事物,均堅持其「底線」,那國家希望何在?相信這些上街之軍公教退休人員也都願意接受改革的現實,但請政府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能更細緻一些,莫徒增更多民怨與招惹不必要之「阻力」!很欣賞香港年輕歌手張懸因台灣的「太陽花學運」2014.03.24她在其臉書所說的:「這是我們的年輕人面對這個時代的各種選擇,即使眼前是代價,即使是一次一點,痛苦緩慢地改變舊有的惡貌,這塊土地上的人付得起。」是的,改革的痛楚,相信國人付得起,但一旦淪落到國家破產或國家淪亡,那誰付得起?

  ~ 百岳老查  2016.09.04.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3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退休公僕因何怨嘆?國家破產怎辦?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