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埤生態浮島建構

嵌入:
文字-A A +A

宜蘭社區大學


雙連埤生態保育暨特色產業社區培力推廣班-雙連埤水生植群生態復育班
班級社會服務記錄
建構員山鄉雷公埤生態浮島&復育雙連埤水生族群生態體驗

 

一、活動目的:復育雙連埤水生族群生態體驗
二、活動日期:98 年 3月14 日
三、活動地點:員山鄉雷公埤
四、參與人數:20人


五、辦理方式:宜蘭社區大學,對宜蘭縣公共空間、社區水生植物生態環境的關懷,長期推動生態教育的推廣發展。邱老師特別協調設計為員山鄉雷公埤建構生態浮島,復育員山鄉原生水生植物生態族群。噶瑪蘭水生植物庇護站順安種源場三年前搶救雙連埤復育成功的種源,得以易地收容在員山鄉雷公埤,共創員山鄉社區特色生態產業,讓雙連埤生態保育暨特色產業社區培力推廣發揮,即時呈現觀光景觀和生態旅遊的機能,宜蘭社區大學雙連埤生態保育暨特色產業社區培力推廣班開學方式,學員以工作假期進行復育宜蘭雙連埤指標性水生植物行動,願認養管理與維護員山鄉雷公埤社區型生態池,復育雙連埤水生族群生態,希望成為全國社區大學中「環境公民行動」成功的案例。 

行動流程:
98 年 3月12~13 日
雷公埤生態浮島材料、種源備料、資材就位(沒上班的學員請支援)
3月14日
08:30~09:00迎新會
09:00~10:30雷公埤生態浮島建構(比照台南宏遠生態浮島建構方式長8.5M以上×4.5M以上×兩座)
10:30~11:30宜蘭雙連埤指標性水生植物復育於浮島
11:30~12:00收拾工具前往林家養鴨休閒農場
12:00~14:00午餐&三月份(淑真、美華、正勁)壽星慶生會
14:00~17:00雷公埤第二座生態浮島建構
17:00~18:00鳥地方晚餐
18:00賦歸


3/28雙連埤蓴菜基地調查

德國遊學國際志工參與修飾雷公埤第二座生態浮島建構

生態浮島建構     水生植物名
(1)水社柳
(2)風箱樹
(3)穗花棋盤腳
(4)紫芋
(5)宜蘭水蓑衣
(6)三白草
(7)穗花斑葉蘭
(8)燈心草
(9)華克拉莎
(10)小風車
(11)單葉鹹草
(12)田蔥(灑種子)
(13)三儉草
(14)白花水龍
(15)黃花水龍
(16)紅蓼
(17)野慈姑
(18)錢蒲
(19)水毛花
(20)無翅莎草
(21)香蒲
(22)過長沙
(23)田字草
(24)高桿燈心
(25)金魚藻
(26)大葉田香草
(27)日本菱(野菱)
(28)原生槐葉蘋
(29)水芹菜
(30)貝舌薹
(31)日月潭藺
(32)黑珠蒿
(33)地筍
(34)長梗滿天星
(35)荸薺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噶瑪蘭人-風箱樹

生態浮島設計與實務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宜蘭辦公室 邱錦和2008.11.12

壹、前言
水池營造浮島可增加生態景觀的生動活潑性,可看性、親近性更高,並有淨化水質的功能。宜蘭的雙連埤浮島為最佳範例。

貳、雙連埤天然生態浮島造島歷史
雙連埤生態浮島是經數千年的孕育造化、演替,大自然一點一滴經營管理造就了雙連埤天然生態浮島。
每年10月北方的水鳥從西伯利亞、日本、韓國、中國來臺灣渡冬,在羽毛或排遺帶來水草種原,渡冬水鳥在雙連埤過完年後,又繼續南飛到東南亞、馬來半島,3、4月北返時,又把南方水草種原寄養在雙連埤。雙連埤高度、緯度剛好是北方草種的南限,南方草種的北限,且湖域面積夠大,深度約1至2m,配合間歇性的水位變動,使水生植物的五種類型均適存,加上氣溫適中,冬季不結霜,不會凍死弱勢水生植物物種,夏季多雲霧,不使強勢水生植物族群大勢繁衍。南往渡冬、北返過境的水鳥,營造禾本科、蕨類與莎草的『草毯』棲地,山上的大頭茶翅果飛到『草毯』上,經水生自然訓化後也演化成水生木本植物。山邊的動物到『草毯』棲地來喝水,把山上的陸域植物種子,如紫金牛、樟樹、紅楠、江某、筆筒樹隨毛髮或排遺帶到『草毯』棲地上,植物種子經水耕馴化後,也演化成天然生態浮島上新生成員。天然生態浮島『水上小森林』遇颱風常會整座浮島移動上陸地,甚至有上過馬路的記錄,當東北颱時飆漂上西南岸,東南颱時飆漂上西北岸,或打橫在湖心都是常態,這很像敦睦鑑隊,動植物們更有機會互相交流,浮島上生物更多樣化。

參、公園生態浮島仿雙連埤天然生態浮島設計原理與實務
浮島設計:替代材料、浮力、植物、時間、空間考量。
一、浮島浮力替代材料選用:以竹子、漂浮木、芒草、蘆葦、塑膠管等替代材料使浮島有自然浮力。
二、浮島基地編製:將竹子、漂浮木、芒草、蘆葦、塑膠管等以繩編排成浮島基地,隨池形變化編做成類似竹筏的承載體。
三、浮島基地固定:以?組格網為底,讓水生植物根系得以?床,再埔?網承載有機腐植質,使養料能留在浮島基地。
四、浮島基地土壤:必需選用已熟化的有機土,以免雜草叢生。
五、選用纖維長又室氣多草本水生植物種子播洒浮島基地有機土壤裡,增強草毯浮水能力的特性。種類如:水芹菜、水毛花、水丁香、荸薺、田?、大莞、三儉草、藺草、三白草?株蒿可作昆蟲食草,又方便水棲昆蟲羽化。木本水生植物幼苗:水黃皮、水柳、水社柳、水茄苳(穗花棋盤腳)、風箱樹、九芎等,務必以幼苗經水生自然馴化後種稙。爬藤植物:小葉海金沙、拎壁龍。讓『水上小森林』以多元化植物類型做成蟲、蝶、鳥、獸多樣棲息環境,而水生植物水生根系有利魚類產卵繁殖。

六、浮島基地發展時間: 浮島基地的木本水生植物幼苗約一公尺以內開始發展較適宜,草本水生植物種子播撒約三個月陸續萌芽,可視浮島基地發展狀況加以施肥,或疏伐。
七、浮島空間、高度、層次重?景觀園藝技術性管理維護約每月一次專業處理。
八、颱風前防颱固定,災後要修枝扶正或調整配置都是必要的。
九、浮島內在生態上淨化廢水的特殊功能:利用浮島自然處理的自淨過程,包括一連串浮島生態中的物理作用(沉澱、過濾及吸附作用)、化學作用(氧化還原、吸附、離子交換與錯和反應)及生物作用(生物的同化吸收作用、礦化分解作用及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等)來將公園水質淨化,減少非碘原環境的污染。

十、其他考量: 浮島水生植物的生命物候時段植物競爭管理、打枝管理、矮化管理,應以動物使用這座浮島而設計,這問題也忽視不得。

肆、經費預估:
浮島基地營造每坪約貳萬元
浮島基地後續維護管理每月一次2人次×1天(2500)=5000元
※颱風前後巡管2人次×1天(2500)=5000元

噶瑪蘭人-風箱樹

人工浮島製作說明
撰文:賴擁憲
浮島一般都出現在沼澤、溼地及湖泊等地,淡海水域皆可見。浮島的形態變化頗多 有些浮島上樹木生長,有些可以廣達數百公尺寬,有些甚至可以承載上百頭牛隻。浮島多因環境條件適合而生成,唯生成的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考究,但歸納全球各地浮島生成的原因,相關說法如下:

一、在歷經水位下降或是乾旱季節後,湖泊水位遽升,連帶將根系底泥已經鬆軟的水草一併漂浮在水面上。其後縱橫交織的植物根系與厚達數公尺的有機沉澱物緊密聚合成草毯,並逐漸形成草木繁生的浮島。
二、在暴風、湖泊水位驟升或是加劇的波浪衝擊等作用力下,常造成水岸植物脫離岸邊,形成漂浮的草毯。草毯表面枯死的植物持續分解,提供新生植株的養料來源。持續增生的水生植物及灌木喬木的根系,則進一步穩固了草毯的結構,並逐步繁衍出草木聚生的浮島。
三、逐漸枯萎腐敗的植株,夾雜著泥炭及淤泥,受到湖泊底泥富含的有機腐植質所生成之氣體推舉而上升漂浮於水面。隨著日益堆疊累積的水生植物殘骸及水中雜質沉澱物等,逐漸形成水生、溼生及陸域植物等聚集生長之浮島。
四、湖泊底泥的有機質在經過長時間曝曬後,遇上湖泊水位急速驟升。湖底沉積物在水份達到飽和前,小部分的沉積物—特別是原具有浮力的泥炭,往往連帶著水生、溼生及陸域植物等,自行脫離湖底而漂浮於水面,並逐漸形成浮島生態。

一座人工浮島的製作過程如下:
一、準備材料階段:
1.首先評估預計放置之湖面大小,並評估預計施做之浮島大小。
2.漂流木或孟宗竹數根、塑膠管數根、開卡蘆或蘆葦等莖桿有空氣的植物數叢。
3.尼龍繩粗細各一大捆。
4.黑色塑膠布一大捆。
5.培養土數包。(依施做面積而定)
6.各式復育水生物種之苗或種子。
二、設計施工階段:(以9X4.5米的浮島為例)
1.先將人員分工,安排3-5個人將浮島基座所需的開卡蘆用八字結繩綁紮固定成數梱。安排6-8個人分別將塑膠管、孟宗竹和綁好的開卡蘆間隔開來,並利用粗的尼龍繩交互綁好,最後,利用任一樹枝或長棍當扭桿,捆住尼龍繩將每條都扭緊後綁好。

2.舖上塑膠黑布,目的是要讓接著舖上去的培養土不因泡水而飄走。而黑布本身也有透水性,適合營造水生植物的生長環境。只需要利用鐵絲將黑布的各個角落與底層的竹子、塑膠管多處綁好即可。等一切工作就緒後,就準備要推入水面了。
3.因為接下來的工作需要舖上培養土、土壤以及種植水生植物,一方面為了測試浮島浮力,一方面為了節省後續的人力,大家合力將這大型浮島推入水面,安排3-5人著上沼澤服下水,開始進行水上作業。
4.陸上的伙伴們先將培養土、植物種苗等物品搬運到岸邊,並開始交給水上作業人員先行把培養土均勻地舖在浮島各處,再接著把各預計復育的物種依圖示分布種植於浮島上。通常大型浮島浮力較大,可以承載較多的人,有必要的話,視情況請1-3位伙伴能上浮島協助種植作業,其餘人員只需在水面上作業即可。而隨著物種與土壤大量送上浮島後,需特別注意是承載量是否過重,適時地請浮島上的伙伴離開,以免浮島承載過重而下陷了。
5.整個人工浮島製作在物種植入浮島後就算完工了。接著下來就是要將整個浮島送到湖面適當的位置。通常,為了方面後續的觀察及紀錄研究,或者為了日後的物種管理,可以在浮島的兩個對角末端綁上長長的尼龍繩,將其固定在岸邊,以利日後有需要將浮島做進一步觀察紀錄或管理時可以將其拉近作業。

人工浮島的成敗關鍵是在浮島的形狀、承載力及其他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等因素。就形狀而言,為了避免浮島的邊角經常碰觸岸邊,或是彼些接觸摩擦過程中毀損,最好能設計成不規則的形狀;就承載力而言,這是人為較難掌控的部分,承載力過輕,浮島上植物不易生長,承載力過重,浮力消失,島上的植物族群,時日一久,即自行沉沒;而自然災害則包括了水位持續降低見底,使浮島自行陸化,或遇到強風豪雨時,抵擋不住風雨強襲而崩裂破碎,自行解體沉沒。

1

加入時間: 2007.06.10

噶瑪蘭人-風箱樹

加入時間: 2007.06.10
780則報導
729則影音
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23

2019瑞岩香米播種祭獻詩獻花

2019-02-24
瀏覽:
4,962
推:
47
回應:
0
3:29

武塔民族實驗小學 校歌

2019-02-17
瀏覽:
5,140
推:
26
回應:
0
2:58

武塔民族實驗學校揭牌 校長致歡迎詞

2019-02-17
瀏覽:
3,935
推:
31
回應:
0

造窯生市永保安康

2019-01-30
瀏覽:
4,729
推:
4
回應:
1
4:26

仁山植物園生態池行動公民協力建構

2018-06-22
瀏覽:
6,852
推:
12
回應:
0
4:15

臺灣蘇澳金刀比羅神社遺址

2018-05-23
瀏覽:
6,010
推:
44
回應:
0
4:25

加留沙埔沙丘開幕式

2018-04-30
瀏覽:
5,668
推:
4
回應:
0
3:10

回憶青仔地風箱樹搶救易地復育

2018-02-15
瀏覽:
6,434
推:
19
回應:
0
3:13

哈卡巴利斯橋通車部落耆老祈禱儀式

2018-02-11
瀏覽:
6,373
推:
59
回應:
0
4:50

武塔國小玩中學臺灣黑熊窯

2018-02-10
瀏覽:
5,972
推:
62
回應:
0

雷公埤生態浮島建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