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是社區的智慧資產,而不是封閉在機構中成為『需要被照顧的老人』!藤澤型社區照顧《葵照顧(あおいけあ)》(上篇)

文字-A A +A

有感於台灣最近正在推行小規模多機能這項新服務,又剛好有幸得知在日本遠近馳名的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照護機構—加藤先生創立的葵照顧(あおいけあ),雖然不曾參訪,但透過網路便能得知許多關於他的事蹟以及藤澤型社區照顧的理念,有機會的話定要親自前往好好見學一番才行。

以下介紹的是以「高齡者是社會的重要資產」為考慮重點來營運的小規模多機能事業所「彼此先生」(おたがいさん※)的日常,住在那裡的老人家不被認為是「需要被照顧的人」,而是在社區中持續綻放英姿的長輩。

※おたがいさん:是從お互い様(おたがいさま)轉化而來,有互相幫助、 彼此彼此、不必道謝的涵義,代表一種互助的精神,以台語來說就是「免客氣」「ㄏㄡˇㄒㄩㄥˊ」的意思。
原文出處:http://helpmanjapan.com/article/2149

〈社區交流空間〉

「高齡者是社區的智慧資產,而不是封閉在機構中成為『需要被照顧的老人』,他們是對社區有用並且能夠幫得上忙的一群人。藉由與社區不斷地交流往來,進而提高社區的力量。」加藤忠相先生是這麼說的。25歲的他便開始追求理想而創業,以其嶄新的照顧風格而引人注目,並開始在藤澤市與行政單位聯手。我們就來聽聽加藤先生的目標,活用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照護機構的「藤澤型社區照顧」(藤澤型community care)之構想。

<25歲借1億日圓創業>

加藤先生最初在養老院工作,但那是個如果家屬沒來,長輩就無法外出的地方。他覺得這樣等於是機構封閉了長輩,反而製造了更多需要被照顧的老人,於是在25歲時下定決心要獨立。花了一年時間一邊打工一邊存錢,在資產負債表和個人電腦的操作方法都不明白的情況下仍拼命製作書類文件,在心裡七上八下想著「如果失敗了,我的人生會變成怎麼樣呢?」時,加藤先生得到了近1億日圓的融資。(太強大了...!)

房屋雖然太早承租,但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從選擇材料到施工公司一點都不馬虎。團體家屋「結」像木屋一樣,讓人有閒居田園的感覺,併設的日間照顧中心「井側」則是呈現出村民會聚集的村長家的形象。(※)

加藤先生也曾想過建造那種有高貴天井的漂亮機構,不過後來想一想,即使是普通人也不會在那樣的地方一動也不動待上六小時。因此,便以輕鬆愉快的空間和感覺舒暢的服務提供來作為目標來設計。

※目前葵照顧(あおいけあ)的營運機構有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照護機構「彼此先生(おたがいさん)」、團體家屋「結緣」、日間照顧中心「話家常(いどばた)」

官網http://www.aoicare.com/


<「彼此先生」是社區發展的媒介>

加藤先生指出,我們經營的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照護機構—「彼此先生」,即使是有失智症的長輩也會提著垃圾袋在附近進行清掃活動,或者每天用餐時自己切菜、配餐。(這對台灣的照護機構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讓失智症長輩走出機構?出去倒垃圾、打掃?還自己用刀切菜?第一個反應一定是:要是長輩走丟、傷到自己怎麼辦!但事實上不只在日本,許多高齡國家也做著同樣的事,就是提升長輩的自主性,讓他們自己做事,不要什麼都幫他們做,如果擔心的話就在一旁守護著他們吧~)

因為沒有圍牆,「彼此先生」變成了附近居民上下班、上下學必經的道路,附近的居民因為昨天得到了冬瓜,便做了味噌湯分給大家吃。下午時,附近的小學生們來「彼此先生」遊玩,和奶奶們展開了猜謎大會。原為農家子弟的先生也前來指導我們的職員如何種米和蔬菜,原咖啡店的老闆更招待了絕品的三明治給大家享用。(沒有圍牆代表著開放接納,也信任這個社區,大家都友善的互相幫助)

其實上了年紀的長輩來到「彼此先生」之前,一定有不少機構或家庭問題。不過通過與孩子們、社區居民、我們的職員以及其他老人的相關交流,獲得了社會角色之正向作用的真實感(社會參與),取回了對生活的熱情,或者穩定了症狀。

機構中封閉式的照顧,只是不斷地製造出更多「需要被照顧的老人」。我們所做的事是自立支援,我想與社區的人們不斷地進行更多的交流,「彼此先生」就是為了創造出那樣子的社區而存在的。(台灣也有很多人在提倡、實踐自立支援的概念喔!)


<高齡者是社區的智慧資產>

高齡者本來就是社區的智慧資產,是可以教導我們許多事情的存在。譬如死亡這件事,由於親屬們的哭泣而讓孩子明白到死亡這件事的存在,真實地呈現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死亡,台灣傳統的觀念多是避而不談,但是有生必有死,接受生命的循環其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

「彼此先生」有一位原農家的爺爺自己在盆栽裡栽培稻米,前來玩耍的孩子見到後,也跟著開始學習栽培稻米,不過到了收穫的季節時,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雙方種植的稻米的生長差異,「爺爺好厲害啊!」孩子們驚呼道。這樣做的話,長輩擁有的知識和經驗就能夠被下一代繼承。


更早之前,孩子們跟著爺爺奶奶學習製作餅乾,並在社區的活動中販售,因為銷售的還不錯,於是孩子便問「賺了多少?」,「因為成本是1人200日元,所以各分300日元,剩下的盈餘就捐給災區吧」長輩說道。自然而然地體會、掌握那樣的社會性的孩子們,長大後就會變成社區的核心。我想以那樣的形式,藉由機構延伸到社區民眾,來創造社區的力量。

連結下篇https://www.peopo.org/news/297725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15.11.05

余彥儒

加入時間: 2015.11.05
13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高齡者是社區的智慧資產,而不是封閉在機構中成為『需要被照顧的老人』!藤澤型社區照顧《葵照顧(あおいけあ)》(上篇)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8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8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