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救援 以淨水技術解決人道危機

文字-A A +A

文/吳郁娟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五月,印度47度的高溫熱浪,超過2000人死亡。
六月,巴基斯坦熱浪已經造成上百人死亡,死亡人數持續攀升。
七月,泰國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極可能波及國際糧食價格。

表:經濟學人整理氣象事件相關的天災趨勢(Source)

    相對於20世紀,全球已升溫0.6度,科學家更預測21世紀增溫可能達2-6倍,即1-4度,而且未來極高溫日數將增加,極低溫日數減少。經濟學人一份統計圖顯示,自1980年到2014年,這30多年來,跟氣候相關的災害事件逐年升高。全球強度暴風出現的頻率比1980年初期增加兩倍以上,水災與熱浪更達三倍。天然災害增加意謂流離失所的居民增加。英國醫學期刊指出,世衛組織與IPCC低估了全球暖化對未來人類健康的影響,因未將老化人口、移民與人口成長,等這些面臨風災時脆弱度較高的族群。

    由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舉辦的「人道與環境」論壇,邀請多位學者與第一線救援人員,從國際法、極端氣候事件、防災系統演進與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的救災人員如何進行「即刻救援」。

    國際社會上啟動人道救援行動多在處理戰爭武裝衝突中,無辜受波及的平民百姓。然而救援行動中,不論是戰爭或是天災,最兩難的問題是與當地政府溝通。常有救援團體引發干涉內政的批評。最近幾年,高強度氣候事件引起的災害,各國政府若無即時的救援機制或預報系統,或者處理國際援助瞬間湧入的完善指揮體系。這些天然災害會漸次演變成人道危機,例如2004南亞大海嘯、2008緬甸納吉斯風災、2013菲律賓海燕颱風等。

菲律賓2013年海燕颱風後,樂施會為受害社區設置臨時的淨水水桶, 臨時廁所,提供瓶裝飲用水,也試著修復社區的水管。(Source:Oxfam International flickr, CC BY-NC-ND 2.0)

    各類天然災害,受創嚴重的國家大多是中、低度開發國家。這類國家的基礎設施普遍不佳,偏遠地區的交通建設仍多仰賴人力或獸力、人民對於災難來臨時的應變機制不足,救災時的食物飲水補給更是一大挑戰。     如果能在天災發生當下,迅速讓個人獲得基本需求,也就是水、食物與庇護所,那麼後續救援工作便能順利推動。

    因為,水的補給經常是一個大問題。天災過後,災區水源被破壞,無法自主提供潔淨水源。災後數天內,若乾淨水源不足,引發公衛相關的傳染病,反倒造成更大的死傷。居民歷經大災難存活下來,卻因飲水再度面臨生死關頭,也讓救援人員沮喪。

    困難的是,受災地區的通常是道路崩塌、運輸困難,大型水塔、儲水設施難以立即輸送。因此運入災區的乾淨水源通常是瓶裝水。瓶裝水可以立刻讓災民取用,但喝剩的瓶子卻經常直接遺留在當地。大雨把瓶裝罐子沖到下游河床,變成千年無法分解的垃圾。原本救災的美意卻讓當地環境負荷更多的廢棄物。

    這場論壇上,最亮眼的分享是工研院展示他們跟水利署共同研發的「Q Water」淨水系統如何在災後立刻提供人民乾淨飲水,又不會在當地遺留寶特瓶垃圾。(圖片:作者)

    Q代表快速(Quick)、品質(Quality)與豐沛(Quantity)三種意涵。淨水系統分為「聚落式」與「個人式」。村落型淨水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20分鐘內快速組裝,啟動淨水設備,目前已設置在幾個偏遠原民部落。還有淨水艇,結合救難小艇特色,小艇上設置淨水設置,還可以提供熱水,讓災民被救上船後,可以飲用熱水、吃點熱食保持體溫與體力。 

    現場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個人型淨水手杖,不僅能解除災後個人用水需求,也可應用在戶外活動的用水需求。

    外型如登山杖的淨水手杖,透過個人手動加壓方式,立刻將汙濁的水淨化成可飲用的生水。一小時能過濾約10人一天所需水分。這款手杖已在菲律賓風災、尼泊爾地震時協助當地居民的飲水過濾。研發人之一的陳建宏博士在論壇上表示,預計明年可量產販售,除了救災之外,也可以讓喜愛登山的山友使用。以後爬十多天的大縱走,若是確定沿路都有山泉可汲取,可以把手杖作為過濾器。山友不必背負重重的飲水,行走山林間。

    撇開干涉內政的複雜政治議題,未來極端氣候之下的人道救援應只增不減。台灣是一座經常面對複合性天災的島嶼,島上的人民近幾年來防災意識普遍提升外(多少 次慘痛天災的經驗積累阿),幾個非政府組織也能在短時間內即刻動員,輸出救災經驗。如何在救援同時,減少當地環境負荷,避免即時救援之際,卻埋下難以清理 的廢棄物,應是標榜以人道援助團體所應深思。

【延伸閱讀】
緊急淨水技術 快速提供安全用水  工研院新聞稿
【綠色幸福學】清水之愛 ─ 分享國內外災難Q-Water的應用
幾則影片 讓你真正了解「無水之苦」 ─ 低碳生活部落格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正舉辦一系列環境論壇,有意者請見網站臉書粉絲頁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7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不落人後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2024-03-28
瀏覽:
1,713
推:
1
回應:
0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2,099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2,017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740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473
推:
22
回應:
0

即刻救援 以淨水技術解決人道危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