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最新氣候地圖 凸顯全球糧食安全挑戰與商業風險管理

文字-A A +A

「人類動態氣候變遷地圖」將最新的氣候變遷研究轉化成活潑清晰的圖象,呈現出本世紀末恐將面臨的氣候挑戰。

圖:「人類動態氣候變遷地圖」發布記者會,民眾正翻閱地圖。(Source: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flickr, CC BY 2.0)

文/賴慧玲 (英國倫敦大學環境、科學與社會碩士)

   前台灣政府正全力推動自由貿易協議的簽訂,但將台灣與世界市場連結的企圖,也將同時加深台灣對其他地區的依賴、競爭和風險。英國氣象局 (Met Office) 今年七月發布一系列「人類動態氣候變遷地圖」 (Human Dynamics of Climate Change Map,簡稱 HDCC map),將最新的氣候變遷研究轉化成活潑清晰的圖象。地圖不僅呈現出不採取減緩措施時 (business as usual) 本世紀末恐將面臨的氣候挑戰,也凸顯出全球化下糧食進口區與出口區之間環環相扣的風險,與企業進行氣候風險規劃的重要性。

跨多模型、最高碳排放路徑的世紀末圖像

    根據英國氣象局的資料,HDCC地圖是第一個整合多個最新氣候模型與氣候衝擊模型的地圖,包含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IPCC AR5) 所使用的5 個全球氣候模型資料子集 (Global Climate Models)。跨多模型的特色,讓HDCC地圖能更清晰地呈現未來可能出現的氣候特徵與不確定性的範圍。另外,英國氣象局也提供了當今人類活動現況地圖(見圖1),作為參照,提醒世人,未來氣候變遷的挑戰,是構築在現今既存的發展問題之上,不能切割討論。

圖1:以2000年至2013年間資料為基礎繪製的「今日人類動態地圖」 (Present-day human dynamics),可作為使用 HDCC 地圖的起點。圖中資訊豐富,包括:人口密度 (以不同深淺的紫色標示)、四大糧食作物的產量變化(四種顏色的箭頭)、水資源吃緊地區 (黃色地區)、2005年至2013年由和平基金會選出的十大脆弱國家 (紅線範圍)、七大海運要道運量 (雙白箭頭的黑圓)、主要機場及商港 (其他黑圓)、主要漁場漁貨量 (綠色魚)、航線(不同深淺的綠色弧線)、漁場 (淺綠色虛線)、熱帶氣旋地區 (紅色漩渦),以及冰川消融區 (藍色三角錐)。

    該地圖以1981年至2010 年為基線資料,呈現本世紀末 (2071-2100) 多種氣候相關變化的預測。使用的碳排放情境是不採取任何減緩及調適策略的最高碳排放路徑 (RCP 8.5),並搭配社會經濟情境 (socio-economic scenario)中人口成長預估路徑的中間值,即本世紀末全球總人口數約95 億的 SSP2 情境。HDCC地圖捨棄了以往以溫度的上升幅度 (如4度C) 作為預測情境,改採特定的排放路徑及時間向度,讓讀者更清楚地預見今日的不作為,可能帶來什麼樣的明日後果。

自由貿易 + 氣候變遷 = 糧食安全挑戰 ↑

    糧食生產是 HDCC地圖關注的重點項目。整體而言,全球糧食安全將在本世紀末受到威脅。大部份模型預測全球小麥、稻米和大豆有增加的趨勢,但玉米產量則會下滑 (圖2)。不過地圖的說明也提醒,各模型結果的差異頗大,並且是建立在灌溉用水無虞的假設之上。氣溫上升造成灌溉用水需求增加 (見圖3),但部分地區的地表與地表下逕流水卻可能減少 (見圖4)。若再考量人口增加、乾旱和洪水等極端氣候頻率增加等因素 (圖5、圖6),以及部分人口密集地區用水已經吃緊的現況 (圖1),用水無虞的預設將可能落空。因此,未來各地糧食的生產狀況,還有相當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圖2:世界主要產區的四大作物平均產量的未來變化。四種作物分別是小麥、玉米、稻米和大豆。值得注意的是,模型預測出的作物產量變化範圍很大,甚至常有跨及正負兩端的情形發生,因此不能憑各區塊的平均中位數變化 (median change,即方形圖示) 立下結論。
圖3:灌溉用水未來的需求變化。如圖所示,未來全球各地的平均灌溉用水需求皆預估會增加,尤其以北美中部及東部、亞馬遜盆地、北亞與北歐特別嚴重。各地詳細的變化情形,則以不同深淺的土黃/藍色背景顏色標示。
圖4:水逕流的未來變化。圓形圖示代表各區塊的平均預測,綠色表增加,紅色表減少,圖形大小則代表變化的比例。各地詳細的變化情形,以不同深淺的土黃/藍色背景顏色標示。水逕流包括地表逕流與流入河川的地表下逕流。
圖5:乾旱日數與最暖日氣溫變化的未來變動。全球普遍呈現最高溫溫度及乾旱日數增加的趨勢。乾旱指的是每日水逕流少於基準期 (1976-2005) 當日逕流量的10%。
圖6:洪水頻率與每年沿岸水患受災人數的未來變化。房屋圖示表內陸水災發生頻率的變動比例,而不同深淺的土黃/藍色背景顏色代表做出頻率減少/增加的模型測試數,數量越多,代表信心水準越高。紅人圖示表示海平面上升、造成沿岸水患所衝擊的每年平均人數。

    HDCC地圖將全球化分為 20 個區塊,除了便於呈現各區預測的平均變化之外,也考量到全球自由貿易之下,世界各地已透過進出口貿易,發展出複雜的糧食依存網絡。以台灣所在的東亞地區為例,已高度依賴美洲進口大量小麥、玉米和大豆 (註 1)。因此,除了本身洪水及颶風增加的挑戰,以及沿海人口稠密地區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之外,未來是否能有足夠的糧食,還會受制於美洲糧食產區的氣候挑戰及調適能力,以及與其他進口國競爭、糧價波動等因素。而這也和台灣農業及環保團體不斷倡議保護良田、提高糧食自給率、呼籲政府正視糧食安全等訴求,互相呼應。

    漁產也是重要的糧食來源,因此HDCC地圖也將漁業資源與海洋生態納入考量中,呈現出全球重要漁場未來將可能面臨的海水表面溫度上升幅度 (圖7)。儘管因為現有科學資料不足,無法預測漁業資源究竟會遭受多少衝擊,但在海洋酸化、海水表面溫度上升等問題與海洋生態系統的複雜作用之下,不排除將出現嚴重的負面效應。台灣雖然鄰近世界主要漁場,漁業活動發達,但遠洋、近海和沿岸漁業已經面臨漁業資源不足、漁撈能力過剩的挑戰 (註 2)。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之下,漁業與相關活動的恐將受到不小衝擊,需要更多密切的關注和調適。

圖7:海水表面溫度與各國人口變化的未來變動。溫度計圖示表示各漁區的海水表面增溫幅度,各地詳細的變化情形,則以淺藍/綠色背景顏色代表。國家人口變化,以不同深淺的米黃/紫色背景顏色標示。

及早調適風險 走向另一種未來

    除了個別的變化預測地圖,英國氣象局也將這些未來趨勢整合呈一張地圖,讓讀者一目了然。同時,英國氣象局還以最低碳排放量路徑 (RCP 2.6) 製作了一張整合地圖。兩相對照之下,及早採取高強度的減碳和調適策略,與遲遲不作為的結果差異,清晰可見。我們現今該做出什麼樣的抉擇,也就不言而喻了。

    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認為,英國政府在這樣的時間點提出RCP 8.5 路徑的未來警示圖,可說是對逐漸接近的國際氣候談判,如明年將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 (COP 21),施加壓力。

    同時,英國氣象局以一國之力,提出全球的氣候變遷地圖,並且協助南亞、菲律賓等友邦國製作該國氣候報告,不只顯示了英國政府從事科技外交的一貫企圖心,也顯見英國對世界各地最新氣候研究資料的高度掌握能力,以及足以積極輸出的氣候變遷研究能量。

    彭啟明也提醒,HDCC 地圖可從「風險事業」(Risky Business) 概念來解讀,亦即正視氣候變遷對商業活動帶來的風險變化。例如中國、東南亞等地的沿海地區未來可能遭受嚴峻的海平面上升及氾濫等問題,恐提高未來的投資與旅遊風險,對企業設廠等長遠規劃來說,需納入策略考量。

    對一般讀者而言,彭啟明認為HDCC 地圖成功地將抽象的科學數據,加到了風險概念之中,例如標示出沿岸水患衝擊的人口數、內陸水災的增加比例等等。整體而言,這份地圖可說是為「調適」行動所用。雖然對台灣部分的資料掌握尚未充分,但仍可做為台灣讀者與企業調適氣候變遷的參考。

【註釋】 
本文主要引用資料為英國氣象局 Met Office- Human Dynamics of Climate Change (HDCC)
註 1:"U.S. Processed Food Exports: Growth & Outlook", May 6, 2014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註 2:《漁業受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之探討》呂學榮等 Apr. 2009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研習營資料

【延伸閱讀】
Met Office – 4 degree interactive map (以升溫 4 度C為預測情境,2007年時繪製)

【作者介紹】

賴慧玲,2009 年參加環境資訊協會於大安社大舉辦的公民記者課程,開啟了環境的視野和觸角。喜歡走進議題現場觀察,偶爾寫寫公民報導,更常默默加入運動行列。因有感於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決定花光所有積蓄 (其實也不多) 赴英唸書。自倫敦大學學院環境、科學與社會碩士班畢業後,曾於中外對話實習。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英國政府最新氣候地圖 凸顯全球糧食安全挑戰與商業風險管理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