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木礱遇上土礱 烏來鄉野故事II

嵌入:
文字-A A +A

以下報導源自公民記者 dino.utopia
原始報導連結:當木礱遇上土礱 烏來鄉野故事II

0224公視中晝新聞
稿頭

過往台灣經常可見到,用來把稻穀去殼的木礱、土礱等器具,被機械動力的機器取代後快速消失,懂得製作方法的長者也愈來愈少,不過有一位年輕農夫賴咏華對這些器具非常有興趣,到處拜訪會製作的老人家,他最近拜訪一位製作出木礱的泰雅族爺爺,還帶了自製的縮小版土礱模型,跟泰雅爺爺請教。

內文
往復操作著木礱,要把稻穀去殼,苗栗南庄年輕農夫賴咏華,對木礱及土礱這些器具非常有興趣,經常到處拜訪製作者進行田野調查,這一天他特地來新北市烏來,拜訪製作出木礱的泰雅族爺爺林福全。

訪問 苗栗中港溪產業文化復耕協會 賴咏華
這個原理就像八卦一樣把它分割成八塊 這八塊每一個紋路都是從外圍指向圓心 這紋路基本上跟土礱是一模一樣的東西  那差別在這裡的木礱  他有做出椎狀的面  就是我在南庄所學到的木礱是平的 所以它的結果是 它的稻穀被處理後之後只能靠離心力被甩出來

賴咏華畢業於交大光電系,2011年拜師成為土礱師傅的學徒,在客家農村種水稻,他也帶來自己製作的縮小版土礱模型,跟泰雅爺爺請教。

訪問 苗栗中港溪產業文化復耕協會 賴咏華
一直磨到這裡 全部不能用之後 這些部份可以回收再利用 你只要重作這部份就好 木礱它的紋路因為是直接在木頭上面刻出來的 所以跟土礱比起來 它平常會需要比較多維護的工作 因為它刻出來的這紋路一旦被磨平了之後 你就需要再把這個溝槽又刻出來

這些完全以天然材料製作的木礱、土礱等器具,被機械動力的機器取代後快速消失,懂得製作方法的長者也愈來愈少,在資源與動力越來越缺乏的現代社會,
或許應該受到相當的重視與保存。

公民記者 陳昆龍 新北市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25

公視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25
1,403則報導
1,394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52

南投竹山七號道路 自救會北上陳情

2021-08-18
瀏覽:
3,982
推:
2
回應:
0
1:38

萬華在地關懷 搭建兒老世代橋樑

2020-05-29
瀏覽:
2,504
推:
0
回應:
0
1:46

服務弱勢家庭解決 愛心冰箱幫助大

2020-03-03
瀏覽:
2,394
推:
3
回應:
0
1:23

手工雞毛撢子 台灣僅存匠人陳忠露

2020-02-07
瀏覽:
3,624
推:
1
回應:
0
2:02

用腳踏車騎訪台灣368個鄉鎮

2019-12-30
瀏覽:
3,970
推:
2
回應:
0
1:47

焰火照清境 火把節傳承雲南精神促族群交流

2019-12-16
瀏覽:
2,701
推:
1
回應:
0
1:58

賦予食材新生命 造福據點長者

2019-12-16
瀏覽:
2,874
推:
2
回應:
0
1:43

內灣鐵道移動美術館 搭車有「藝」思

2019-12-13
瀏覽:
2,930
推:
2
回應:
0
1:47

棄養犬不離棄 寵物運將送愛心

2019-12-13
瀏覽:
2,509
推:
1
回應:
0
1:29

老屋再生 眺港書店的社區共讀

2019-12-13
瀏覽:
4,181
推:
2
回應:
0

當木礱遇上土礱 烏來鄉野故事II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9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9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