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何時通小車?中之關新崩塌地添變數

嵌入:
文字-A A +A

  台20線南橫公路自莫拉克風災以來,台東向陽到高雄梅山間道路中斷封閉近四年六個月,去年原本搶通的埡口146K+500大崩塌道路受天兔颱風影響,再度大規模滑落,經過關山工務段和工程人員努力的搶修,日前傳出好消息,目前受災最嚴重的大崩塌路段預定今年2月中可以搶通,三月中下旬如經專家學者評估確認沒問題,南橫公路全線可望先行通小車。
  關山工務段副段長王慶雄表示:目前南橫公路從海端到利稻可通行大型巴士,利稻到向陽可通行乙類車輛(中巴),向陽到高雄梅山間,除施工車輛外一律管制通行。

  關山工務段副段長王慶雄語帶無奈的指著這塊崩塌地無奈的告訴記者,這就是齊柏林看見台灣紀錄片中的大崩塌地。針對外傳南橫三月前將可通小車,副段長表示通車並無時間表,至於確實時間完全要以安全及三月中下旬專家學者履勘後決定。
  高山工程的施工困難重重,王副段長回答記者提問時語帶無奈的說:東段最關鍵的工程是埡口山莊上方146K的崩塌地,此崩塌地因88風災路基及邊坡被沖蝕,整個坡面往下滑落形成大面積的裸露地形,雖一度搶通,但前年天秤颱風再度受損。尤其去年天兔颱風再度將路基沖刷入山谷,所有復建工程再度歸零。
  因此工務段不得不採取較大幅度的削山造路工程,但是削山的坡度越緩,削的面積就會越大,雖然會更穩定,但是土方量相對的會很大,因此在這個施作中必須不斷的修正怎樣讓它穩定又不要那麼多土方量。
  當時146K大崩塌現場仍有7台怪手在濃霧中趕工,山谷中不時傳來土石滾落萬丈深淵的轟隆聲,聞之令人膽膽戰心驚。副段長表示像這樣的天氣施作,雖然很危險,但只要不下雨就還可以做。因為怪手的施作範圍只要看得清楚五六米範圍就可以,雖然大家覺得恐怖,但是遇到這種趕工時刻,也是不得不做,他說:總不能等出太陽才做吧!
  副段長說:沒有上去看過工程的人以為施工很容易,現在讓大家上來親自感受一下,真的有他的困難度。為了和天氣搶時間,王慶雄說工務段和包商及測量公司工程師都在現場standby,這和平地施作是很不一樣的。

  王慶雄說,高山工程秋夏怕遇到水,春冬高山異常寒冷,因此留不住施工人員,常常要和包商和工人博感情,平時我們在上面住一兩天還OK,但是如果要你在上面待一二十天就不一樣,工人常常一下山後就不再上來,這個嚴苛的條件就是這樣,就很無奈啊!就如山上水管的水必須放任他留,否則早上一起床整個水管都硬梆梆不能用一樣。
  就在訪談王副段長後,昨日(1/16)南橫西段中之關附近突然有新的崩塌地,而且崩塌範圍有百米之大,因此南橫三月能否通小車,變數還是非常大!

延伸閱讀~關於南橫,我的其他報導記錄請參考:

巨變的南橫
https://www.peopo.org/news/68226
南橫!難橫?
https://www.peopo.org/news/222161
霧鹿峽谷的美麗與哀愁(9'59")
https://www.peopo.org/news/101074
高身鯝魚_台灣北極熊
https://www.peopo.org/news/68224
南橫?難橫?檜谷以東相片版紀錄
https://www.peopo.org/news/73801
懸崖絕壁上賣命演出的布農族人
https://www.peopo.org/news/79881
南橫最慘烈的三里路_南橫紀事4
https://www.peopo.org/news/96696
70多歲翁欲跪求過南橫 向陽所長的忠告
https://www.peopo.org/news/222663
山崩 落石 斷橋 土石流 南橫常態?!
https://www.peopo.org/news/80909
南橫回憶~即將走入歷史的埡口山莊
https://www.peopo.org/news/235045
探訪南橫埡口雲海(東段正常版)
https://www.peopo.org/news/268493
山崩直擊!與惡水考驗利稻新橋
https://www.peopo.org/news/96815
卑南溪流域高身鯝魚保育還在危險期!
https://www.peopo.org/news/81306
利稻的緊急維生通道竟是流籠
https://www.peopo.org/news/81356
台東利稻村撤村二_返家
https://www.peopo.org/news/81680
尋找掉入溪谷的保留地(影音)
https://www.peopo.org/news/81441
南橫女掌櫃~陳大姐走過南橫興衰
https://www.peopo.org/news/233455
堅守南橫的楊登明
https://www.peopo.org/news/222763
中斷近三年,利稻橋歡喜剪綵通車
http://www.peopo.org/news/97875
利稻橋溪谷下切速度世界罕見
https://www.peopo.org/news/95208
南橫到底還要不要修?
https://www.peopo.org/news/109981
放學後他們翻山越嶺走路回家
https://www.peopo.org/news/83321
豪雨重創劫後餘生的高身鯝魚
https://www.peopo.org/news/97579
中斷近三年,利稻橋鋼構主體上樑
https://www.peopo.org/news/93457
南橫利稻橋施工困難點在哪裡?
https://www.peopo.org/news/97820
沉寂近五年 南橫超馬再掀熱潮
https://www.peopo.org/news/234453
封山三年南橫近況直擊
https://www.peopo.org/news/93644
封山四年餘,南橫埡口雲海依然動人
https://www.peopo.org/news/230269
學生午餐週一斷炊,利稻族人走古道背菜上山
https://www.peopo.org/news/277905
南橫128.5K崩塌,工人紀錄驚險鏡頭
https://www.peopo.org/news/230747
拔一條河暴紅,甲仙國小穩健前行
https://www.peopo.org/news/223005
甲仙走出悲情,成南橫西段亮點
https://www.peopo.org/news/222945
給100個讚!甲仙青少年的圓夢計畫
https://www.peopo.org/news/227543
南橫向陽梅山間管制,工務段說分明
https://www.peopo.org/news/93194
南橫路斷兩年七個月商家所得知多少?
https://www.peopo.org/news/93142
南橫,生活及施工都難
https://www.peopo.org/news/93094
南橫西段河底便道沖毀 百噸紅肉李等路通
https://www.peopo.org/news/243161
堅守南橫的楊登明
https://www.peopo.org/news/222763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阿Ben

依現場看 還真的有變數
建議開始檢討 有無改道(由較高上坡面繞過去) 或架橋(向道路外側或道路正上方跨過去)方式通過之替代方案
否則每下一次雨必斷 未來還是走走停停 是沒有辦法根本解決問題的!

欖仁居修行生活網

阿Ben,我們訪談那天,顧問公司也帶了地質和水利工程師進去埡口看
也許最好的方是真的如謝大哥所說的讓他們休養生息吧
西段的崩塌是越來越嚴重
剛看到那崩塌的另一影像畫面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804526136241110

阿Ben

當然 若沒有通車的壓力的話 就不用談這件事了!
就是因為有通車壓力 如經濟 民生 甚至國防等

所以工程師 就要 就技術面、經濟面及效益性去作分析評估
在學校也要學這個

初步我覺得該處 應該還沒有那麼悲觀
我看過更嚴重的!
只是看值不值得花那個錢!

欖仁居修行生活網

謝謝阿Ben的再次回應
確實工程師 就是要 就技術面、經濟面及效益性去作分析評估
找出一個較可行的方案
只是該處和南橫東段大崩壁相比是沒有那麼悲觀
但是想要在三月通車應該是無望了

15

加入時間: 2010.12.26

欖仁居修行生活網

加入時間: 2010.12.26
1,805則報導
1,338則影音
15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蘭嶼的地下屋哪裡去了?

2024-04-09
瀏覽:
8,185
推:
96
回應:
0

蘭嶼徒步環島,不要載我(1)

2024-04-08
瀏覽:
9,813
推:
134
回應:
0

南橫公路因應清明節連假,取消4月4日通行管制

2024-03-27
瀏覽:
19,281
推:
210
回應:
0

關山設戰備跑道!縣長立委鎮民都有"異見"!

2024-03-12
瀏覽:
18,710
推:
58
回應:
0

197縣道的美麗與哀愁(26.8K崩塌尚未修復)

2024-02-09
瀏覽:
36,419
推:
93
回應:
4

凱道植植走大遊行,嘉年華裝扮背後有深意

2023-11-27
瀏覽:
9,001
推:
73
回應:
0

南橫何時通小車?中之關新崩塌地添變數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73篇報導,共12,81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73篇報導

12,81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