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家扶基金會家庭寄養服務二十五週年感恩會

嵌入:
文字-A A +A

有「家」真好!謝謝您讓我能健康長大!

 

    在台灣率先招募寄養家庭的家扶基金會,在4/12舉辦25周年感恩記者會,五位曾經在原生家庭未能受到妥善照顧的孩子親臨會場,向寄養家庭表達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因為這些無私奉獻的寄養爸媽,讓他們的心始終充滿了希望。從國72年截至民國96年底,家扶基金會共服務了15,238位兒童少年,共有4,171戶寄養家庭曾投入家庭寄養服務行列,目前平均每個月都有超過1,600名兒童與少年接受寄養的服務。

與會貴賓一起呼籲民眾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加入家扶寄養家庭行列

    歷年來,申請加入寄養家庭的戶數逐年增加,從十年前平均每年約從137戶增至去年就有676戶,但家扶對於加入家庭寄養服務的篩選也日趨嚴格,由超過五成的核准率到近日來,日漸降低至約二成七左右。這主要是因應寄養服務的型態有了轉變;早期寄養安置的典型家庭,以經濟困窘型的一般安置為主,但到後期保護安置類型的開案數與安置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且高達六成五。所以為了帶給寄養兒童少年更完善而健全的服務,對寄養家庭的審核標準、專業訓練的關與規範皆更趨嚴格,期望給予寄養家庭更多的支持與專業知能的提升,才能帶給兒童少年更健全的成長環境。 

    民國869歲與8歲的小嫻與大明姊弟結束了在醫院乞食遊蕩的日子,被送進了寄養媽媽盤夏姬的家。母親重病後,一雙姊弟就開使失學以醫院為家。家扶的介入讓小嫻與大明有了新的開始;新成員的進入讓寄養媽媽,不但要面對全家被姐弟倆感染的頭蝨與疥瘡,還要讓孩子重拾書本輔導課業,更需盡心力撫平姊弟倆爾後的喪母之痛。韶光飛逝,一晃就是十年,小嫻與大明現在都已成年自立,有著穩定生活、良好的人際關係。小嫻目前從事美髮工作,大明則是在當水電的學徒,等著去當兵。看著兩位自己親手帶懂事的孩子,夏姬媽媽與孩子們都有很深的感觸,相擁的畫面訴盡這些感動。母親節即將到來,兩個孩子親手寫卡片,也帶著雞精送給夏姬媽媽,希望媽媽身體越來越好。

    夏姬媽媽的付出,從來不是家庭寄養服務的單一個案,對曾是寄養童的許多孩子來說,生命縱有曲折,但他們始終明白他們從未被社會所遺忘與放棄,不論在人生這條路上遇見什麼樣的風景,他們都一直和寄養爸媽分享與保持聯繫,因為這是上天給寄養童的第二個家,也是永遠的「娘家」;而寄養家庭也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更對孩子有著深深的祝福與永遠的掛念。 

    家扶基金會在台灣實施與全面推廣家庭寄養服務已有25年的歷史;從民國70年起試辦,自72年內政部正式頒發「兒童寄養辦法」起,全國24個縣市陸續開辦家庭寄養服務。民國80年代起,鑑於兒童少年遭受虐待、疏忽等不當對待之情形日益嚴重,兒童少年保護的概念日益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因此服務對象從早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以致經濟弱勢,導致無力照顧的一般寄養安置個案,逐漸擴大到遭受虐待、疏忽、不當管教等保護個案,也成為寄養家庭照顧與關懷的對象;因此,家庭寄養服務安置個案類型日漸多樣化,個案問題也呈現複雜化的趨勢。

     依據家扶基金會寄養服務統計資料發現,自民國86年開始,保護寄養安置個案數開始突破總安置量五成,且開始接受辦理法院轉向兒童少年寄養安置服務;另外,內政部兒童局90年至95年的寄養服務成果報告也指出,連續五年兒童保護寄養安置個案,都超過總安置量的六成。 由於兒少保護個案都曾遭遇過嚴重的身心創傷,因此在心理、行為上可能會有特殊行為產生,這些行為都將造成寄養家庭在照顧寄養兒童少年時更為複雜與困難。

    前寄養童曉敏,因母親先天性疾病且因父親老邁,因而在成長過程中一度因為缺乏足夠的關心而習慣四處遊蕩,在接受寄養的過程中,對於「穩定的家庭生活」,始終充滿抗拒且讓寄養爸媽擔憂、煩心,直到曉敏國中畢業,被阿姨接到到台北念書後,才漸漸體會到爸媽對她的愛心與關懷,也讓她自己感受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現在的她,不但發揮在美術上的專才,更努力考上了護校,靠著白天的工讀金自立自主;她認為,雖然兼顧工作與學業雖然辛苦,但每當面對困難時,腦海裡就會浮現寄養爸媽的慈祥的笑臉,讓她更有勇氣面對生命的每一個關卡。

     家扶基金會的副執行長何素秋表示,要有效處理寄養兒少不適應的行為問題與心理創傷,除了需要深入、專業且多元的的社工專業與輔導資源投入外,寄養家庭也需提升專業知能,才能以正確的態度及方法,包容、面對寄養兒少的特殊心理、行為問題。因此,94年以來,家扶基金會開始運用各項大眾與小眾傳播媒體,大量宣導並招募寄養家庭,也開始以更嚴格的標準加以篩選與培訓,從職前訓練到在職訓練、聯誼活動、諮商輔導等服務方案;更在各界協同努力下,94年每月每戶寄養家庭平均寄養安置人數開始低於2(1.95)95年每月每戶寄養家庭平均寄養安置人數持續下降為1.86人,至96年更降至1.77人;由此可見,家庭寄養服務正朝著高品質與精緻、專業的服務方向邁進。

     寄養服務始終是個勞心、勞力、24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尤其保護安置類型的淨增數逐年增加,更需要寄養家庭為這些無家可歸、受疏忽、虐待的孩子,打造一個全新的家;只是,「供不應求」一直是推行家庭寄養服務重大困難之一,因此作為家扶寄養家庭代言人的傅娟也表示,期待藉由宣傳、號召,可以增加合適的家庭投入家庭寄養服務的行列,營造充滿愛與溫暖的社會環境,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家扶基金會希望透過經費募集,投入家庭寄養服務方案,讓此一兒少福利中的替代性服務系統更臻完整,不但協助寄養兒童少年走出創傷,更重塑健康、正向的人生。因此與會貴賓透過這次的感恩餐會,堆砌出不再破碎且溫暖的家庭形象,希望呼籲社會大眾,讓這些受虐或是失去依靠的孩子,有機會再次獲得父母安全的照顧,並將這個希望與愛的事業可以一直傳遞下去,讓孩子擁有重新前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6.09

Rosalie

加入時間: 2007.06.09
276則報導
14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家扶基金會家庭寄養服務二十五週年感恩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