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媽 圓仔妹 園滿意

嵌入:
文字-A A +A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圓圓」經過112天的懷孕期,7月6日20:05順利產下雌性小大貓熊(乳名「圓仔」),初生的「圓仔」重183.4公克,體長15.5公分,尾長5.8公分。新生大貓熊的平均體重是120-130公克,約為成年大貓熊的千分之一,「圓仔」的體重183.4公克,比平均體重還重,叫聲又響亮,儼然是個小壯妞。出生後的第10天,「圓仔」的體重已達292公克,增加了一百多克,真是「一瞑大一吋」;除了左腳鼠蹊部的小傷口已結痂外,健康狀況良好。顯示,臺北市立動物園派出的10人保母團隊正卯足全力照顧牠們。新生的大貓熊約3個月4個月才會自行穩步行走,預估到時「圓圓」與「圓仔」就會一起出來見客。
大貓熊身體的耳朵、眼斑、鼻頭、肩背部和四肢為黑色,其餘部位為白色;此外,牠的前肢手掌除具有五指外,拇指旁還長出一隻由腕骨演化成的偽拇指,用以抓握東西、取食和爬樹,也可以用前肢拿竹子啃食,是貓科或其他熊科動物所沒有的獨有特徵。大貓熊主要分佈在四川、陝西及甘肅三個省,即青藏高原東緣及秦嶺南坡的岷山、秦嶺、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邛崍山等六個山系。
但是由於氣候劇變、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捕獵與棲息環境遭開發破壞)、自身繁殖力低(發情難配種難育幼難)、食物種類單一(主食99%是竹子)等原因,導致大熊貓瀕臨滅絕。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貓為標誌,成為全球物種保育的象徵。該基金會更與中國在1993年共同發表了一個為期10年的大貓熊保育策略,期望能募集保育基金,致力於成立保護區及相關之經營管理工作。近年,許多國家也積極參與,期望透過人工授精增加繁殖、建立保護區、遷地保護等策略,推動大熊貓的保育工作。2008年普查資料顯示,野生大貓熊的數量已超過1,600隻。2011年資料顯示,圈養的大貓熊計338隻,分別於臥龍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海洋公園動物園(香港),石牌灣郊野公園(澳門),華盛頓國家動物園、聖地牙哥國家動物園、亞特蘭大動物園、孟菲斯動物園(美國),神戶王子動物園、東京上野動物園、和歌山白?野生動物園(日本),夏普德培動物園(墨西哥),柏林動物園(德國)、維也那申布倫動物園(奧地利)、馬德里動物園(西班牙)、清邁動物園(泰國)、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
小貼示:大熊貓是嗅覺和聽覺靈敏動物,但視覺相對較差,眼睛小,所以黑色的眼圈有放大眼睛的效果;而大熊貓的一對黑色的大耳朵與白頸圈相比,就像是另外一對大眼睛,可以嚇得其他動物不敢靠近。此外,大熊貓的瞳孔結構與貓相似,所以牠們在黑暗的夜晚也可以行動自如。
參考資料來源:臺北大貓熊保育網,大貓熊圓圓生女 動物園全程紀錄(http://newtalk.tw/news/2013/07/07/37951.html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13.05.06

阿不拉

加入時間: 2013.05.06
72則報導
72則影音
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22

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參觀活動」(Open House)2023

2023-10-13
瀏覽:
7,701
推:
57
回應:
0
2:03

2019熊抱世界夢想嘉年華

2019-10-20
瀏覽:
3,429
推:
24
回應:
0
4:32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臺北市立動物園「穿山甲館」

2019-07-16
瀏覽:
3,061
推:
47
回應:
0
2:30

夢想台灣黑熊藝術館開張了!

2019-03-25
瀏覽:
5,468
推:
310
回應:
1
1:26

新北市的新物種,龍眼雞

2018-09-25
瀏覽:
4,549
推:
42
回應:
2
1:47

桃園2018地景藝術節一日制霸

2018-09-21
瀏覽:
4,230
推:
13
回應:
0
3:13

六十石山賞金針花海

2018-08-31
瀏覽:
4,458
推:
20
回應:
2
7:51

臺北孔廟崇聖祠神位登龕安座典禮

2018-06-17
瀏覽:
3,429
推:
27
回應:
0
3:48

霧裡薛圳與瑠公圳的時空糾結

2018-06-05
瀏覽:
5,665
推:
24
回應:
0
3:03

竹南塭內綠旅趣

2018-05-03
瀏覽:
5,195
推:
40
回應:
2

圓圓媽 圓仔妹 園滿意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