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送餐服務

嵌入:
文字-A A +A


老人到宅照護,一定要花很多錢嗎?

給老人家送便當,還可以順便送什麼?

 

 

台東聖母醫院發起的老人送餐服務,不只是送便當給老人家吃,還有小朋友組成的提琴隊,跟著到家裡去演奏,讓老人家非常感動。這樣的服務並不需要花大錢,卻有藥物不能替代的慰藉和鼓勵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實踐-逸書721

曾看過一個外國的小故事,一位獨居的70多歲老太太,在聖誕節前的某一天下午,來到郵局寄賀卡,放棄方便的郵票自動販賣機,寧可在大排長龍的隊伍中等待,只為了辦事員親切的關心問候…
也曾經在網路流傳中看過一篇感人的文章「當我老了」…
這些資訊都提醒我一些事,期待我不要輕易忽略長輩的需要,不要輕易隱藏愛的能力,且要告訴身邊的小寶貝,如何走向家中的大寶貝,並以身作則!

實踐玟瑜

我曾經有過送餐的經驗,我認為送餐對許多老人而言是唯一與外在聯繫、獲得社會互動的機會,然而,對送餐服務的志工而言,送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許多老人一剛開始對於送餐是秉持著負面情緒的,因此,送餐志工常常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除了讓志工送餐,小朋友與他們的樂器對長者而言亦是能觸發他們心中感動的事物。我常常聽老師說,老人喜歡看到活潑且充滿精力的小孩,那會使他們感到愉快。看到了這段影片,我真的可以看見長者們的感動了!

實踐--豐豐

送餐服務不再只是單調的一件事,而是讓送餐的人能夠更加關心被送餐的人;讓我們的生命中不再只是需要食物的維持,而是讓我們的生命中能透過一些不一樣的方式或行動得到慰藉。
就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去年的小年夜參予了一個老人中心所舉辦的年菜送餐活動,在是前我們會先到長輩家中拜訪,讓他們了解到在活動的當天我們會帶著滿滿豐盛的年菜來拜訪長輩,在活動的當天來了更多的志工一同響應,活動的過程中,多半拜訪的也都是獨居的長輩,突然看到這麼多人來到家中拜訪,多數的長輩都是滿心歡喜的來迎接我們,一句句的寒軒讓他們感到暖心,雖然只是短暫的寒軒,不過也讓長輩們在小年夜的這一天變得更不一樣,也讓服務的我們能夠更佳了解到服務的意義以及價值所在。

實踐  阿干

這篇報導讓我體會到原來學音樂不只是學音樂,而是可以讓這件事變得更有意義,說真的在影片中的小孩子,若從音樂的角度來說,他們畢竟技巧還未純熟,所以沒有世界級的水準。但是從感動人心的社會服務角度來說,他們真的很棒!!
老人們遇到小孩,讓他們生活中更有活力也更有生命力,彷彿已經忘記自己幾歲,這也是他們很久才有一次的"社會接觸",尤其是聽到熟悉歌曲時更是令人感動。
不過我認為這些出去服務的志工小朋友行前應該有足夠的教育,教育他們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避免他們到時候說錯話而造成服務的反效果。

實踐>>>小芳

生命若只滿足其生理的需求,忽視心理的需求,即使再美味的食物,再舒適的居住環境,也於事無補。正如影片中的「食物維持生命,但生命需要的不只是食物」一樣,獨居長者正正是更需要別人關懷的,即使只是一通簡單的問安電話,喜悅全表現在其高昂的語調裡,讓人感覺既不捨又心疼。

對於影片中當長輩聽到音樂聲響起時,情不自禁的掉下眼淚,個人覺得可能長輩透過聽覺的刺激,喚起了往事的記憶。就如學生時期,當我們聽到鐘聲響起就知道放學時間到了;當我們再次聽到青少年時喜歡當當紅代表歌曲時,此時音樂聲為我們開啟了記憶之門,讓我們回想起年少時光,

音樂具有使人身心舒緩的功能,也具有療癒心靈的作用,只是簡單的幾個音符,便能勾起內心最真實的感動,讓人不得不驚嘆!

實踐-宇潔

影片一開始就看見長者因感動而落下的淚,心裡既是開心又感到心疼。
對年輕人來說一個人居住或許沒有太多的感覺,但對已習慣有家人在身邊的長者來說,獨居生活難免多了孤單感,現在許多地方都在推行送餐服務、到宅照護,我覺得這些服務最主要的目的並非真的是送餐給長者,而是給予長者我們的陪伴,影片中的畫面看見獨居長者的笑容真的讓人覺得心很暖,看見他們的眼淚卻又覺得心疼,也許有些獨居長者會在一開始拒絕服務,但如果我們讓他感受到我們的誠意時,其實他會放下心房,且給予的感謝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多。
送餐服務可能會因為人數或地區性而無法全面性、完善地去實施,但我覺得這真的是我們該去注重的部分,讓這樣獨自生活的長者也能感受到溫暖,讓他們不再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人,而感到孤單難過。

實踐 依如

此影片與自身在老服中心實習的送餐經驗相結合,個人認為送餐服務,與一般送貨員的最大差異在,送餐志工並非將餐點接給長者後,及隨即離開,重點是能夠透過送餐與長者噓寒問暖關心,長者讓老人家有傾訴的對象,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支持。

在每日的志工關懷之下,可以讓獨居長者知道自己是受重視的,亦可使獨居長者感到自己並非一人孤寂的生活著,並使獨居長者知道每天都會有人來家裡探望自己的,所以送餐服務除了將餐點送達案家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互動,亦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任務和重點。

實踐 漢志

送餐服務,送的不僅是餐點,更重要的是關懷。
在影片中看到許多老人家聽到音樂而掉下眼淚,不知道是因為那音樂或是許多小朋友為他們的一份心力,不管是哪種,老人家常因為子女不在家而顯得孤獨寂寞,透過這樣的送餐服務,可以看到老人家除了有一份營養的餐點外,還可以有人短暫地陪伴他們而抒發自己的情緒。

實踐慧珊

在實習的過程中
我也曾家訪過許多獨居老人

我覺得他們雖然需要人關心
但也需視個別化需求
因為有許多老人害怕受騙
也有部分其實是喜歡獨立生活
不喜歡被打擾的

但大部分的老人其實都很喜歡與人聊天與被關心的

尤其是由小朋友接觸更可以減低長者的戒心

除了送餐服務,我覺得志工的探視與醫護人員或警消人員與社工們,在接觸長者時只要能多付出一些關心都能讓他們感到被在乎
我想這是全體社會都可以一起努力的:)

實踐-卡卡

照顧長輩不是只要給他們飯吃,有時一個親切的問候與互動,遠比魚翅、鮑魚來的有價值,重點在於關懷長輩的心。
影片中用小朋友的小提琴音樂,帶給長輩生活中一點小小的驚喜,只要願意付出,就能有不一樣的效果,這是老人照顧中能有成就感的地方。也鼓勵大家能多花一點點心思在家中或社區的長輩,讓他們也能活得有尊嚴。

實踐-慧婷

看完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一部電影
「心靈點滴」
因為小朋友的提琴隊就像電影中的主角,希望為老人家帶來微笑和感動。
讓這送餐服務不是只有制度化的形式,能更人性化更貼切慰藉老人真正的心理需求。
我覺得音樂是在陌生情境下最容易讓人觸動心懸想起過往。
因為在實習的過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帶晨操時長輩聽到撥放的音樂聲淚俱下(因為長輩剛經歷喪偶,這因為讓長輩想起老伴)。另一件事情是發現大多長輩很喜歡小朋友(有看見長輩很喜歡驕傲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孫子和孫女,或者有小朋友表演時都可以看見長輩臉上的微笑,彷彿回到過往帶孩子的日子)
台東用這樣的方式讓我有很多省思,因為在台北的送餐服務沒有看到這樣的作法。但我也相信不同的區域性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但不需要大量經費,卻可以做到這麼深的慰藉,真的值得讓我去深思。
最後我想說...在看小朋友演奏中,看見老人的眼淚,同時我也想起過往的經歷,或許這麼多的契合,讓我知道音樂無國界,更能撫慰每人心裡的那個曾經。

記者周傳久回應實踐思特

您說得歸屬很對
最近有本書也提到老人要的不外乎身分歸屬和安全己以及意義感
尤其職業身分隨退休喪失後更重要
最好的位身分或位份對多數人來說
並不是權力與財富而是還有人愛或者還是被愛的人
影片中的人會哭大概也是這個原因
在祖孫藝術營也可以看到這種理念發揮作用
芬蘭祖孫藝術創作營(代間學習)
http://www.peopo.org/innews/post/109569

實踐-斯特

影片一開始的一段話"食物維持生命,但生命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讓我很有感觸。
透過小朋友的音樂,讓長輩生活可以有不同的樂趣,小朋友也可以從中學習。
在老人機構實習過的我,許多長輩不喜歡待在機構裡,長輩們都形容自己待在監獄,總懷念著以前在自己社區的生活。
實習兩個月下來,雖然機構式可以擁有完善的照顧,但卻無法給予在自己社區裡的那種歸屬感。

記者周傳久回應苗栗Ying 送餐

現在芬蘭已有老人餐機器人解決您說的問題了

苗栗長照中心-YiNG

這樣的提琴隊不只是可以配合送餐服務,也可以在其他的照顧服務中進行變化。
例如在照顧服務中介入音樂治療、繪畫治療、園藝治療等等…
除此之外,希望更多的人員願意從事志工或是固定頻率的服務人員。
在苗栗的獅潭鄉,老人營養送餐服務因為志工人數不足,有些較為鄉間的個案,即使資格符合也無法提供服務,因為沒有人員願意送餐。
很希望台灣的照顧服務能夠有更多的人投入,唯有質量併重,接受服務的人才能得到所謂身心靈的照顧。

MIT 東

看完影片覺得好感動,感覺這社會還是有溫暖的,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心關懷一下獨居老人。

0922nko

真慶幸台灣有這種關懷老人家的服務,而且這樣的關懷真的比藥物更可慰藉和鼓勵。就像報導說的,這樣的關懷服務,不只是讓老人家感到慰藉和鼓勵,也可以讓小朋友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自己小小的付出卻可以讓他人感受到無比的感動與喜悅,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小小的付出卻對他人多大的幫助。
看了不少這種對社會有正面的報導後,深深感覺到,像這樣對社會公共的議題,真的需要媒體告知民眾,讓民眾參與,並且參與討論,使台灣能有和協的社會,而不是只有自私和冷漠。

0922nko

真慶幸台灣有這種關懷老人家的服務,而且這樣的關懷真的比藥物更可慰藉和鼓勵。就像報導說的,這樣的關懷服務,不只是讓老人家感到慰藉和鼓勵,也可以讓小朋友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自己小小的付出卻可以讓他人感受到無比的感動與喜悅,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小小的付出卻對他人多大的幫助。
看了不少這種對社會有正面的報導後,深深感覺到,像這樣對社會公共的議題,真的需要媒體告知民眾,讓民眾參與,並且參與討論,使台灣能有和協的社會,而不是只有自私和冷漠。

38nko

原來台灣也有這麼溫馨的服務,為什麼民眾大都不清楚呢? 社福團體都默默在行善,但媒體整天嗜血性不平衡的報導著社會不好的一面,讓人誤以為社會很亂都沒有溫馨的面像,政府的宣導及落實很重要,媒體更應該發揮他的功能,不只讓大家看到不好的,更要讓大家看到良善的一面,讓我們的下一帶能以此為榜樣,整個社會風氣才能有所改變。

r

老人 我想為什麼會如此憂鬱的原因 是因為獨居又沒有可以說話的對象吧
可是人阿不論誰都是需要陪伴的 否則就會變成一顆寂寞的心 愈來愈封閉
果然人跟人之間還是很需要時常接觸的 畢竟我們都是獨立個體
"因為獨立 人跟人的連結就變的重要了"
我想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逐漸獨立 卻會開始在意起人與人細細的情感就是這樣吧

文慧

老實說我覺得有點慚愧,身為台東人的我完全不知道有這些人在付出,隨著影片我笑了,很開心很單純的覺得世界很可愛,我才二十一歲,但對於生活已經不常有那種覺得陌生人很可愛的感覺了,這些孩子是台東人,我好高興,不過我自己呢?能不能也為台東需要照顧的人做些事呢?

看著其中一位老人回答:「我每天看電視講話啊。我自己一個人住而已!」
覺得很心酸,再怎麼樣孤僻的人也會有想要表達自己的時候,難道年紀大了這樣的權利就要漸漸喪失嗎??

對於作志工總覺得要花費好多時間,又會質疑那些接受者會不會因為被這樣施予而感到內心上的不平衡,要以甚麼方式才能避免造成那種心理不平衡的感覺呢?

想起之前有則新聞提到某國立大學的學生去作志工,卻不斷要求接受者記得簽名已及讓他們拍照,想到那些閃光燈打在老年人、特教學童的臉上,就對於作志工有些卻步...

衷心希望未來有一天我能跨出去自發性的去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付出。畢竟台東有一群孩子做到了!!

mine.jung

台東送餐服務(關懷獨居老人)
人間重晚晴,溫馨處傳,其實不僅台東有溫暖令獨居老人得受關懷.。
社會中各層弱勢族群,亦倍受注月而得資助,如創世、華山及遍布各角落之慈善會,另較大規模者如宗教團體- 慈濟、佛光山、正德對貧困,殘病災變等之救援也常不遺餘力,有目共睹甚而國外諸多慈善團體也都綻放人性光明。
社會型態改變,全球經濟衰微,造就更多獨居老人,更多貧病災變,更多無奈;悲苦。但幸有各方市井小民熱心奉獻,服務,廣結善緣,從舖路 造橋、濟貧訪困為老病整理環境,清潔身軀到臨終關懷,甚有更微細或更鉅事績,皆正面教育人類愛與慈悲是製造生活快樂之泉源,更是充實提昇心靈成長之基本元素與原動力,人類唯有互助互愛社會才得以和諧共榮,有能力助人是種福報,更能在苦難中見証自己的幸福,當我們敞開心扉伸出雙手便更深層認知了自己,並學會,謙卑與感恩:原來自己如此富足!如此幸福!而?心的豐實才是真正無盡的寶藏無盡的資源。
菜販陳樹菊捨得千萬?從事公益或許將有更多善舉逐被披露,只是這些都是民間小老百姓所為,而常標榜「為民喉舌」,是否也化身在那默默群眾當中,實踐其諾言、理想?
政府可有良方平衡經費或從開源節流中,從事更多各項社會福利?朝野各黨派可否推倒藩籬,高牆平坐共論,攜手共創台灣生機,共榮共生共處?倫理教育,社會道德規範是否重建落實,讓更多老人不再獨居,弱勢團體不再落寞、孤寂。

杜建志

老實說,看到這部影片,有種莫名的感動,或者,更精確的來說,是想哭的感覺。食物維持生命,但生命需要的,不只是食物,這句話點出了人類心靈生活的重要性,既然我們平常的、普通的人就會追求心靈的喜樂,那獨居的老人呢?是否更加需求,卻無力得取?在影片中我聽到了一句話,是沒有字幕出現的,有個阿嬤說:「老了,比較沒用了」,這句話透露出的不只孤寂,更有滿滿的悲哀,影片尾,音樂老師說:「只要願意付出,願意去做…」,完整的道出只要我們有這種想法,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付諸實行的,資源到宅計畫,所需要的不是大筆資金,亦或大量資源,送的不只食物、音樂,更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存有的愛,無私奉獻的愛,而這份愛不是隨隨便便,是像小孩子們演奏音樂一樣,有練習,有彩排,不馬虎,真心去關懷的,為什麼有的老人因為聽到音樂就落淚?因為在一個人時,他們也只是想享受單純的快樂,就像正常家庭可以含飴弄孫一樣,平凡,卻很幸福,我們也可以伸出手,不是嗎?

黃馨慧

一般的送餐服務可能只是把餐盒送到老人家中後便迅速往下一個地點出發,送去的是為了維持人類基礎生活、生理上的糧食。但是影片中的送餐服務,我認為送去的除了生理糧食外,更送去了價值和尊嚴,這樣的關懷好比是心靈上的糧食,維持的是一個有意義的生命。而這些送餐服務的對象以獨居老人為主,主動造訪他們的家也可以給予他們有一個陪伴聊天的機會,掃除溢滿獨居老人家中孤寂的空氣味道。
小朋友拉奏的歌曲也配合著老人過去的生活經驗,一曲望春風讓老人落下了感動的淚水;或是展露出了笑顏,對於老人一些細微的貼心關懷隱藏在其中,也讓老人願意流露出真情,談話中更能進一步得到老人的需求與感受的資訊。
這樣實際的服務形式,最需要的卻不是「錢」,而是願意去付出、肯把想法付諸於行動的意念。最後受惠的對象也不僅僅是老人而已,而是所有共同參予服務的小孩或老師、家長,學到了實際服務他人的經驗,體悟到各式老人的生活型態,最重要是該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關懷老人,畢竟我們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面臨到「老」的課題,而我想這個課題最初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用正確的觀念來和老人相處互動。

蕭仰孜

們通常都會認為照顧弱勢的人,最實際的就是物質的支持,因而常常忽略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位家中獎狀貼滿牆的老爺爺,在送餐團隊離開時還依依不捨地注視著他們,可以想見他們內心是多麼渴望得到關懷,多麼希望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還有一位眼睛看不見的老奶奶,在生活中都有許多的不便,不能自己獨自出門、不能處理及辨識環境的衛生……等,很多地方都需要他人的協助。這些都是因為現代社會趨勢的關係,迫使年輕一輩為了謀生或其他因素而無法和父母同住,所以會有許多獨居老人的情況發生。雖然今日已經有許多照顧老人的社會福利、機構,但我認為我們不能等到問題發生了再來解決,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讓自己家中的長者感到孤單,並讓他們的生活受到適當的照顧。以我來說,我未來不論經濟狀況好不好,都會選擇和自己的父母同住,讓他們有家的安全感,而不讓他們成為社會福利機構服務的對象。

李昀儒

這則報導真的讓我覺得很感動,其實提供飯菜給這些老人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他們還會設想要讓這些獨居老人生活有些不同的體驗,我相信在他們平淡的生活中,有人願意拉琴給他們聽,他們一定會因此而念念不忘。就像之前我媽去參加華山基金會的活動,他們只是帶來一段小表演,活動結束後那些老人們卻一直不斷的和他們說謝謝,彷彿你是制關重要的存在。站在那些拉提琴小孩的角度,我相信他們在參與這次表演之後,會讓他們主動去關心有關獨居老人的事情,尤其是當他們被盲眼的老婆婆觸摸的時候,那種感受一定很不一樣,我想那些老人家一定有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

蔣瑀

這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看到老人們不僅滿足了口腹,更重要的是,這個活動所帶給他們心靈的快樂與感動。
台東並不算是個資源豐富的地方,但是當人們願意自發地來服務他人時,就會發現最重要的不是資源多寡,而是一顆願意的心。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很佩服這些小朋友願意組成提琴隊來服務老人,相信無形之中,服務的信念也在他們心中發芽了!
當這些長輩們聽到音樂時,感動地真情流露的樣子,或許又讓我們再次思考:「到底老人需要的是什麼?」這真是一部很真實的影片。

陳佩怡

老人所需要的只是陪伴,如果不再有陪伴,等於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因為沒有人在等待著他們,沒人在等著他們其實就等於沒有歸屬感。影片中,楊三妹婆婆因為小朋友去拉小提琴給他們聽,就因為感動而哭了,他們想要的就是這麼簡單,而在我們這個社會卻難以做到。片中老人說平常都一個人跟著電視機講話,我聯想到我奶奶以前也是這樣,因為爺爺去世,我們家住桃園,奶奶住雲林,其實很難完全照顧的很好,因此心理特別有感觸,每次回去奶奶都會想要我們這些孫女跟他一起睡一張床,由此可見,我認為他們要的不是政府會提撥多少錢給他們當老人年金,ㄧ個溫暖的擁抱就足以超越那些表面上的物質的東西。所以,多多去親近老人,給他們安全感以及歸屬感是非常需要的。

賴彥妏

影片內容讓我很感動,原來小小的送餐服務也可以透過音樂來成就更美好的事情。影片中提到”食物維持生命,但是生命需要的不只食物”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聽說目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提出關於老人的政策多是利用津貼以及經費去照護老人生活,但其實他們都沒有好好想想老人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份關懷、是一句問候…我想那一定不是食物以及金錢所能填滿的。
  透過小朋友的手所拉出的樂音,老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看到這裡我的眼眶也忍不住紅了,原來老人需要的就這麼簡單。還記得七月份的時候看到一個新聞,內容是關於交大與清大的研究生,在過去一年風雨無阻的為新竹東區的獨居老人送餐,我想這社會上依然有許多人關心獨居老人一天的溫飽,我深深覺得這些為老人服務的人很偉大,他們讓這個社會又多了一絲溫暖,如果行有餘力我很願意像他們一樣為這社會多付出一些。

陳佩怡

老人所需要的只是陪伴,如果不再有陪伴,等於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因為沒有人在等待著他們,沒人在等著他們其實就等於沒有歸屬感。影片中,楊三妹婆婆因為小朋友去拉小提琴給他們聽,就因為感動而哭了,他們想要的就是這麼簡單,而在我們這個社會卻難以做到。片中老人說平常都一個人跟著電視機講話,我聯想到我奶奶以前也是這樣,因為爺爺去世,我們家住桃園,奶奶住雲林,其實很難完全照顧的很好,因此心理特別有感觸,每次回去奶奶都會想要我們這些孫女跟他一起睡一張床,由此可見,我認為他們要的不是政府會提撥多少錢給他們當老人年金,ㄧ個溫暖的擁抱就足以超越那些表面上的物質的東西。所以,多多去親近老人,給他們安全感以及歸屬感是非常需要的。

張語彤

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聞,關於台灣老化程度,老人福利聯盟祕書長吳玉琴提到,台灣多年來政府的老人政策,只有在選舉時,看到老人年金不斷加碼,但像長照十年計畫、友善老人關懷專案、老人福利法修法等,都缺乏執行力。
看到台東送餐服務影片,可以看到老人是如此地被盛重對待,小朋友學以致用,積極的主動出擊,展視對待人的心意與熱情,這樣的方式既溫柔又有力量,讓學藝術的我思考,除了辦畫展自high以外,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將所學運用於服務別人?

胡愷慈

音樂是一個可以讓人心情變愉快的媒介,可是我覺得在影片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那些小孩,因為小孩們的童言童語能給老人開心,有些阿公阿嬤看到小孩就感覺像自己的孫子一樣很有趣味。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當這些獨居阿公阿嬤看到有人來關心他們陪伴他們說說話他們一定會非常開心,因為人是群居動物當自己一個人獨自在一個地方就會很悶,更布用說是爺爺奶奶們了,這個活動不僅是對爺爺奶奶他們有幫助也讓小朋友們可以有難忘的經驗並且可以分享給週遭的人。

劉宛真

看完這部影片讓我覺得很感動,小朋友們用他們的音樂豐富了老人們的心。很多獨居老人們每天最期待的大概就是送餐的時刻了,這可能是他們一天之中唯一語人接觸的時刻。片中訪問到一位老人,他說他每天平均跟不到一個人說話因為都一個人住。藉由這項活動也讓小朋友們得到了許多不一樣的經驗,學音樂變得更有意義,讓他們在小時候就培養出有愛心的人格。只要小小的付出,便能使這個簡單的送餐服務更加溫暖與快樂。如果將這項精神應用到全台灣,相信對於年長者的照護,會比發送老人年金來得更加溫馨有意義。

黃瑋倩

許多的獨居老人一天的生活中可能只有電視或收音機的聲音與自己相伴,所以只要有客人來就特別開心!而台東可能不比一些大都市來的物資豐富,愛心卻是不落人後的。有些爺爺奶奶可能一輩子都沒聽過小提琴的聲音,甚至看過這項樂器,這些孩子們隨著送餐服務來演奏,不但老人開心,也讓小朋友有所學習,這對於孩子的養成我覺得是非常有助益的!影片中播出的幾位老人都受到音樂感動而落淚時,我也深受感動,在那一刻感覺到溫馨溢滿胸懷,實在很難形容!不過希望他們能一直延續此善行,這樣真的能幫助很多人!!!

劉怡君

小小的感動,其實不是因為有很多的物質供給,而是心靈得到滿足和慰藉。在看完影片之後,我不禁也想,為什麼我都沒有想過為老人們做些什麼。假日也只是待在宿舍宅過一天,偶爾出去外面玩,虛度光陰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要利用自己會的事情去幫助別人。小孩子們拉小提琴,穿著正式,在加上背譜、排演,這都顯示出他們的慎重,不只是應付敷衍。有位同學說,他看到最後一直流眼淚,我也感觸很深。一直以來,我沒有想過老年人津貼有什麼不對,但自從看影片之後,我漸漸的真正懂了。芬蘭為老人們想過很多的改善,使人體老化之後,老人們不只是呆坐著,而可以有尊嚴的活下去。但是台灣的老人,領錢完後的空虛,一個人坐在屋子裡等待老化漸漸死亡。我想,政治人物們應該要看這些影片的,他們才會懂得什麼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

音樂治療師

看了您的報到之後,我有幾個想法(從音樂治療師的觀點):
1. 我覺得如果小朋友到宅服務時,穿著與排練時相似的裝扮,不要穿正式
的表演服裝,可以增加親和力,較不會讓人覺得是有距離的,雖然正式
服裝代表著禮貌,但相較於老人的背景,容易有不同階層的感覺。
2. 影片中有一小朋友向一位阿嬤表達"祝妳母親節快樂",但不知是否知道
阿嬤有無子女,或是子女有無在母親節時探視阿嬤。如果沒有,這種善
意問候,可能容易引起阿嬤的感傷。
3. 當阿公阿嬤流淚時,需要有人在旁同理他們的反應(但不是安慰)。
再次謝謝你的分享,我有不少新的學習。

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

有心比有錢來的實際,或是說有效的多吧?希望透過您的報導,讓更多人投入關懷銀髮族的行列中......

還有,這樣的報導,比"補教人生花系列"要好得太多了,希望您能製作更多關懷社會的報導,讓更多人知道,記者的一隻筆,究竟有多大的力量。為您鼓掌!

jason八八

我是其中一個拉琴小朋友的八八.很感謝聖母醫院能有這樣的活動.讓我的孩子能有機會為獨居老人做點事.我想他們一定也能從其中體會付出所獲得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也期待藉由公視的鏡頭來散撥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的社會能互相關懷相互關心...

微風

類似這樣,結合送餐與表演琴藝的老人照護服務,
其實是需要有心人策劃與響應並且行動的。

在澳洲,我曾看過陪老人說話的志工;
接送老人到圖書館借書或醫院看病的志工;
而另一方面,也有許多「老人」是志工,
他們在社區中心為民眾服務,為新移民教授語言。

我想,獨居老人的另一個可以思考的課題是,
「為何大部分台灣的獨居老人是需要被照顧,而無法再去照顧別人的?」

人需要與人互動,才會產生生活的樂趣與信心,
但是當別人無法走向自己時,我想,
就該是自己走向別人的時候了。

也許老人照護應多上一課:
如何幫助老人再度走入人群。

下一個威力彩得獎人

當11億威力彩落在台東,大家議論紛紛,猜測是誰,會怎麼捐贈,資助那個慈善團體時,西部人的我也許下宏願,會自己成立財團法人,做更多慈善事業,出錢又出力。
感謝公視的努力,也感謝趙公明老爺的嘉許。

原作者

謝謝兩位來信指教
個人認為公視電視的報導對整個台灣應有涵蓋不同族群地區社經背景的考量
讓不同的人彼此理解生命經驗也讓不同的人從別人看到更多邁向優質生活的可能
所謂優質生活不是只有有形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
人人活得有價值有歸屬有意義
而且活在與人有良好的關係中
這則台東送餐報導的目的也在此
希望大家都為老人照顧服務開創更多可能
而不是一直說沒辦法

呆當狼

我是台東人,
感謝公視將報導觸角伸入偏遠的台東.

老人關懷的問題,政府和社會都持續在做.
民眾如果能多花一點巧思,其實也有很多我們可以效力之處.
像報導中的小朋友們,經由家長,老師的帶領跟隨聖母醫院的送餐服務,
給老人們一場音樂的饗宴,
不只給老人們溫暖,對小孩或是社會大眾都是很好的教育.

退休鋼琴老師

很感動台東這地方的小朋友有這樣的音樂表現方式.
接觸音樂為使陶冶性情,美化生活,
但看到更多的是為求在比賽爭勝,為將來職場鋪路.
感佩於這些家長,
讓孩子們走到關懷的第一線,那麼自然又愉悅!
這些孩子瞭解了更多學音樂的意義!

如果音樂的表演場所不再只是靜肅的演奏廳,
音樂帶來的美好可以傳遞得更遠更廣.

9

加入時間: 2007.06.20

獨立特派員

加入時間: 2007.06.20
1,320則報導
1,19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獨立搬家公告】

2012-12-13
瀏覽:
7,894
推:
0
回應:
0

小小農夫在萌芽

2012-12-13
瀏覽:
5,062
推:
4
回應:
0

幸福‧食在好農

2012-12-13
瀏覽:
4,755
推:
1
回應:
0

牛糞傳奇 田未秧

2012-12-13
瀏覽:
5,467
推:
8
回應:
0
15:22

混障的人生舞台

2012-12-06
瀏覽:
6,785
推:
3
回應:
1
20:49

康家要找家

2012-12-06
瀏覽:
5,967
推:
5
回應:
0
17:37

帶種的女人

2012-12-06
瀏覽:
4,999
推:
9
回應:
0

重要公告,部落格搬新家了!

2012-11-30
瀏覽:
4,342
推:
1
回應:
0
16:19

目標720小時

2012-11-29
瀏覽:
4,234
推:
1
回應:
0
16:43

台東醫療啟示錄

2012-11-29
瀏覽:
4,492
推:
6
回應:
0

台東送餐服務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