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線一絲紀錄 那都蘭傳承太魯閣族技藝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晏寧、鄭喬予/花蓮縣報導】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那都蘭工作室,由胡秀蘭及兒子胡俊傑一同創立。以編織為主要經營項目,試圖找回被遺忘的太魯閣族傳統技藝。將太魯閣族神話、傳說及兒時回憶融入作品當中,賦予特殊意義,將作品提升到藝術品領域,並善用當地文化資源,以學習者的角度去學習,讓原住民手工藝有所突破,產品更生活化。

找回被遺忘的編織技藝 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活

「那都蘭工作室」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創辦人胡秀蘭,小時候曾半年不能走路,在醫術不發達的年代,被判定必須杵著拐杖,在復健的過程中常常摔倒,於是她的父親替她取了「那都蘭」這個有趣的名字,在族語裡的意思是「啊!跌倒了」,她也用父親為她取的名字,成立了那都蘭工作室。

胡秀蘭起初接觸織布有一部分是因為嫁妝,部落的傳統是女性必須為自己織嫁妝。之後的幾年,她到很多地方學習不同的技藝,最後回到部落教課。她說:「我想先把我們失傳的東西挖出來,讓人家知道哪些是屬於太魯閣族的圖紋。」胡秀蘭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初衷,傳承太魯閣文化。

來自瀋陽的親子團,胡秀蘭不僅教他們小織機的體驗,還帶著他們到鄉內文物館裡,藉由一些傳統老物件,讓他們認識太魯閣族文化。圖片提供/那都蘭工作室

手工織品方面,胡秀蘭希望材質跟太魯閣族群裡的元素相同,以植物製作。利用編織技藝製作桌巾、披巾,也將編織融入生活,更利用童年常見的意象,編織出貓頭鷹、山豬等,別具巧思。

貓頭鷹在太魯閣族文化中,象徵吉祥、平安。那都蘭工作室也用貓頭鷹的意象,編織許多實用的生活物件。攝影/林晏寧

太魯閣圖騰 — 祖靈之眼 從中找尋出歷史脈絡

胡俊傑說:「在太魯閣族傳統婦女服飾上,常看到的綠色、桃紅色、藍色,一顆一顆單獨呈現的圖紋,正是屬於太魯閣族鮮明的標誌。」

在太魯閣的編織文化中,每一個圖騰都代表一個人一生的累積,胡俊傑稱它為祖靈之眼。族人一輩子會創作出不同的菱形紋,可以藉由這個菱形紋去認識他是哪個家族、哪個地區做出來的。在傳統觀念中,也只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圖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織女、編織的人。當在其他地方看到同樣的圖紋時,卻可能隨著創作者的理念,而有不同的意思存在。胡俊傑認為這就是織布應該做的事,可以從中找到歷史的脈絡。

太魯閣族傳統編織圖騰,外面為菱形紋,裡面圖紋則有各樣的呈現方式,每個圖紋都有著屬於它的特別意義存在。攝影/林晏寧

面對批評誠心接受 設法改進、突破

胡秀蘭也常受邀到原住民市集擺攤展出,她說:「當很多族群的文化擺在一起的時候,能夠激發不同的想像,也是靈感的來源,能夠互相觀摩、學習。也遇過一些直言的批評,雖然聽到會難過,但也會想著如何改進,讓他們去接受、認同自己的作品。」

胡秀蘭說:「或許他們不懂織布跟一般的拼布的差別,或是和布包的困難度有何異處,他們會以自己的思維去糾正你,當然有對有錯,但是我們要怎麼去突破,讓他們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的才是最重要的。」

傳統技藝融合創新 客製化商品符合顧客需求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穩定的訂單來源,隨著現今越來越強調「客製化」。胡秀蘭也因應需求為客人設計商品,在紋路、樣式、顏色上都能夠自由選擇。她說,以前是到處去學技術,再加上顧客的想法去編織,現在則是接訂單,為顧客設計出他們想要的。

客人所訂製的編織品尚未完成,純手工編織往往需花費多天,一天十幾小時的時間製作,並不像想像中容易。攝影/鄭喬予

胡秀蘭說:「客人來,我就是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人家。」她也抱持著虛心的態度,不斷學習如何在傳承文化下,將傳統編織融入生活,如過年時,工作室就用了較多紅色線來編織,增添喜氣,也因應年節氣氛,使商品更具有實用性,讓更多人能看到太魯閣族的編織技藝。胡秀蘭也希望工作室能有越來越多的創新。不管在產品製作還是手工編織教學課程,她都很樂意溝通,聽取顧客的想法,希望每個客人都能開心的來,滿意的離開。

採訪側記

位於雲霧繚繞的山巒下的秀林鄉,是一個幽靜的地方,那都蘭工作室就位於此,前往的路上車輛也不多,和台北有很大的不同。一踏進工作室,織布聲唧唧作響,胡秀蘭和他的兒子胡俊傑正在忙著趕工,好在年前出貨給客人。採訪的過程中,胡秀蘭沒有提到半字「苦」,對於成立工作室的過程,她似乎只想記得好的地方及未來如何更好,可以感覺到她是一位樂觀勇敢、有遠見的人。

延伸閱讀

府城「繡」才林玉泉 推廣傳承刺繡文化

失智阿嬤 「手」護草編文化

藺草文化 編織山腳社區的故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005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2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664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15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9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5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96
推:
0
回應:
0

用一線一絲紀錄 那都蘭傳承太魯閣族技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36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36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