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檸檬渣的台灣之光-吳何的能量來源 綠格異國蔬食餐廳

文字-A A +A

在2015-10-04聯合晚報上看到樂聞樂思專欄焦元溥的一篇文章:檸檬與檸檬渣,有這樣的一段話:

。。。演奏家若不能為自己找到定位,任憑家人親友或無良經紀公司左右,被一時垂手可能的經濟收益迷惑,那無論原本天分有多高,最後也只配當檸檬渣,待在垃圾桶裡。。。

想起了台灣之光的魔術師吳何,得到「魔術界奧運」之稱的FISM大賽冠軍,放棄了很多商業演出的機會,決心為魔術再精進,真讓人佩服。

獲獎對他來說同時是一個起漲點,吳何擁有了更多邀約出國表演或是教學,酬勞令人咋舌。然而這也無疑是把雙面刃,他形容獎盃很像是「魔戒」,面對接踵而來的工作機會讓他一度陷入金錢的掙扎與不斷演出的疲累當中,吳何發現昔日最無負擔的魔術,而今卻是不快樂的主因,他靜下心想,這些工作機會固然能賺到許多錢,但是自己冠軍的光環三年後就會更替,三年之間,該做什麼事才符合自己對於魔術的初衷。

他選擇推掉大部分的演出邀約,將時間留給自己,實驗新的魔術點子、探索魔術領域,並且接受演講邀請,希望用自己的故事來感染年輕人,讓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熱忱。 

摘自:

手中紙牌化為神秘幻覺 吳何踏夢而行的魔術之路 2015-09-24

http://140.115.17.82/campus/article/1726

認識吳何是很偶然的,他的父母在永春捷運站不遠開了一間綠格異國蔬食餐廳,因為美味又價錢公道,是我請客的首選,常去就成了好友。日前請一位之前老媽住過的養護所的工作人員吃飯,餐廳老闆娘風趣的談話,讓我朋友憂愁的心得到舒緩;而我另一位朋友臥病在床三四天,也是買了他們的佳餚帶去看朋友,朋友吃完登時元氣大增,還送我出去搭公車;

吳老闆一年多前,剛認識時感覺身體好像不太好,現在也進步很多。老闆娘常說她有異稟,能感之食物有沒有能量,沒有能量的食材,上不了她家的廚房。。。。

最棒的是他們對吳何的教育,吳何的文章中有一段提到:

起初家中擔心魔術所費不貲而不支持吳何向此發展,但是觀察後發現其實不然,在學習魔術中他反而找到最純粹、沒有負擔的快樂,進而轉為支持。追夢即是如此,找到原初的快樂與理想為要,而不須強加別人的成功經歷於己身、或太受限於社會價值觀的框架,若是一味看向物質面,反而會失去了更重要的無形之物。

綠格異國蔬食餐廳也是這樣的一間讓我百去不厭的地方,只要請客,我一定往那裡去。去那兒用餐就像回到家一樣的自在,不必擔心食材問題,美味是保證的,有良心有理想堅持做好吃有能量的食物給顧客享用,我相信就是有這樣的父母才孕育出台灣之光的吳何!

@@@@@@@@@@@@@@@@@@@@@@@@@@@@@@@

手中紙牌化為神秘幻覺 吳何踏夢而行的魔術之路 2015-09-24

http://140.115.17.82/campus/article/1726

2015年七月,FISM國際魔術大賽的會場上,吳何在迷幻的燈光中翻動紙牌,看似不經意的動作,普通尺寸的卡牌竟在翻轉之間逐漸變大。滿堂掌聲與驚呼中,吳何神秘的笑著,抱回有「魔術界奧運」之稱的FISM大賽冠軍,以來自台灣之名,在魔術領域劃下一道璀璨的光痕。 

源起 敞開魔幻的窗口

夏日午後,身為中央大學英文系校友的吳何排開許多事項,回到母校接受採訪。他首先提到,自己最早的啟蒙來自國二逛書展時,楊連益老前輩在販售魔術道具的攤位前,以自創道具在吳何面前展現出千變萬化的戲法,他的世界像是開啟了另一片宇宙的大門,從此為魔術而沉醉。

「後來才知道,劉謙的第一個魔術道具也是來自那位先生手上。」吳何說,他對於魔術的好奇藉由當時火紅的魔術節目不斷擴充,同時開始努力摸索不同的技巧與手法,讓自己從一個觀眾變成魔術的演出者。

大眾都以為學習魔術需要拜師學藝或找家教,但吳何卻是自學,他認為,很多資源都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例如書籍、網路、社團…等,不一定要老師手把手的帶領,藉由國外的魔術書或教學光碟,同樣也能完整且有系統的學習。

魔術除了充實多元且大量的魔術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觀賞表演以及與同好交流,魔術師之間相互請教不只彼此學習,也可以激發更多新的靈感;最後如何組織成真正的表演,吳何形容這像是科學實驗的排列組合,「把這些知識加以延伸或是組合應用,就可以迸出新的可能性。」 

瞭望 結合所學發展不同的「魔術觀」

為了讀懂外文的魔術書籍,吳何選擇了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大學期間他不斷的累積表演經驗,高中就自創魔術社團的他,在大一就以傑出的表現擔任了中大魔術社內的教學長,並且成為成發上台次數最多的紀錄保持人。如潮的佳評讓吳何接到了校內各系與行政單位的演出邀約,在校外也擔任許多社團的指導老師。

「魔術同時融合了理性與感性。」不只是單純的研究知識與手法,一場好的表演,還得建立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關係,手腦並用之外,兼顧考慮到音樂、道具以及氣氛的種種配合,這讓他想起在系上修的「自然書寫」課,他認為這和魔術很像,同是把自己的聯想力與生活產生共鳴,並產生新的可能;系上所學不僅精進他的外文能力,他同時藉由閱讀文本並分析培養了批判性思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

魔術事業的繁忙又加上學分壓力,他究竟如何在之間取得平衡?吳何以「截長補短」作為結論,如同一般大學生,自己同樣趕報告、打工、打電玩,但是他了解並掌握自己課業上的時間分配,在有限的時間中專注自己偏好的科目,盡力取得高分。 

植樹 「有夢要追」勉勵莫忘初心

努力實現自己魔術夢的故事想必激勵許多想朝自己夢想追尋的學弟妹,吳何鼓勵追逐夢想,但同時更建議「仔細思考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什麼是你真正的夢想?」起初家中擔心魔術所費不貲而不支持吳何向此發展,但是觀察後發現其實不然,在學習魔術中他反而找到最純粹、沒有負擔的快樂,進而轉為支持。追夢即是如此,找到原初的快樂與理想為要,而不須強加別人的成功經歷於己身、或太受限於社會價值觀的框架,若是一味看向物質面,反而會失去了更重要的無形之物。

夢想是道直線,只是路上的誘惑與阻礙太多,莫忘初衷才能抵達目標。「等到你的能力到了,一切資源都不會是問題。」他舉自己出國比賽為例,不該一直擔心枝微末節,而該好好充實自己的能力,如果魔術技巧不到家,籌足再多旅費也是枉然。 

超越 「因為自身的才華而餓死,是世界的悲哀」

FISM大賽的冠軍獎盃被視為魔術師的最高榮譽及名聲,但吳何卻謙虛的揮手道:「其實不能說是頂峰,沒有這麼高!」比賽每三年一次,而自己不過是得了其中一個部門的冠軍,這不代表已達頂點,只能說是在同期世界上研究紙牌魔術的人當中較認真而已。「或許得獎最方便的地方是以後自介時,不必得再變幾個魔術來證明自己是魔術師。」他幽默笑道。

獲獎對他來說同時是一個起漲點,吳何擁有了更多邀約出國表演或是教學,酬勞令人咋舌。然而這也無疑是把雙面刃,他形容獎盃很像是「魔戒」,面對接踵而來的工作機會讓他一度陷入金錢的掙扎與不斷演出的疲累當中,吳何發現昔日最無負擔的魔術,而今卻是不快樂的主因,他靜下心想,這些工作機會固然能賺到許多錢,但是自己冠軍的光環三年後就會更替,三年之間,該做什麼事才符合自己對於魔術的初衷。

他選擇推掉大部分的演出邀約,將時間留給自己,實驗新的魔術點子、探索魔術領域,並且接受演講邀請,希望用自己的故事來感染年輕人,讓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熱忱。 

未來 從自己的土地萌芽

未來他規劃投入魔術產業中,不只是全職魔術師、顧問,他更希望可以成為魔術的推廣者。「台灣還沒把表演藝術當作平時休閒娛樂的習慣。」吳何說,魔術平時都被視為商演或廣告噱頭,少了多元化的認知與觀賞的態度。「大家可以接受同時各類歌手唱不同類型的歌,但卻希望每個魔術師都變成劉謙,都變一樣的魔術…」其實台灣的魔術水準是國際認可的亞洲前三名,但是魔術產業要在台灣生存,要得到自己人的認同卻還得跨上一大步。

訪談之中,吳何親切幽默,講話不急不徐,像是鄰家的大男孩而不是傳統印象裡,在舞台上從飛舞的銀粉與卡牌中亮相的魔術師。或許像他對於魔術的定義一樣,魔術不是一種迷幻的戲法或騙局,而是從多方面思考切入的生活態度。我們要思考如何讓手中硬幣消失不見,用各種角度達成這個可能性,並且去嘗試,同時觀眾也再用不同的觀點去思考與猜測你的手法;魔術存在於生活與你我之間,理解事物的不可思議,創造更全面與宏觀的視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不作檸檬渣的台灣之光-吳何的能量來源 綠格異國蔬食餐廳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125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125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