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公民新聞獎得主 遇見家鄉 尋找我是誰〈王若羽 〉

 

 

社會上我們並無法聽到太多有關領養兒童的聲音,或許他們確實是被我們所忽略,又或是這些小孩早在成長之前,就已經離開了這片孕育他們的土地--台灣。
新聞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在美國長大的台灣小孩,叫做蔣若華。其實,蔣若華和我們口中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並不一樣,她的親生父母雖然是台灣人,但是蔣若華卻從未與他們見面,更是從小在傳統的美國白人家庭裡長大,她在二十歲以前對於台灣可以說是完全的陌生。已經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的蔣若華更直言,自己除了基因外,已經找不到自己和台灣的關係了。
雖然蔣若華認為自己是95%的美國人,但她仍然相當關心自己另外那5%台灣人的身份。從小就離開家鄉的她,直到現在還是渴望著與親生母親見面,從而了解有關於自己出生的背景。所以蔣若華在今年夏天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交流團,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台灣。因為這趟旅程,讓台灣在蔣若華的心中留下非常美好的回憶。現在的她,正努力學習中文,她甚至也不排除日後回台灣發展的可能性。我們經常會聽到有關於「什麼才是愛台灣」的熱烈討論,又或是大家對於定義台灣人都有著不同的答案。然而,對這群從小就離開這片土地的小孩而言,台灣到底擁有著怎麼樣的特殊意義和情感?他們在我們的眼中是否就不是「台灣人」了呢?也許他們同樣無法回答這些無解的問題,但我們是否也該聽聽這些和我們流著同血液,身在異鄉卻一直尋找家鄉的遊子故事呢!

 

早在加入PeoPo之前,我就已經確定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記者。然而,我卻是在半年前參加了PeoPo公民新聞暑期營之後,才真正找到自己長久以來渴望成為記者的原因。成為公民記者帶給我的成就感,除了讓更多人能夠從我的鏡頭裡看到一則則動人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我可以藉著探訪報導的途徑去了解我所關心的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大小事,讓我不只擁有記者的身份,也能成為一位關心社會議題的公民。
或許現在身在國外的我和台灣隔了一道太平洋,但是那股關懷社會、為弱勢發聲的熱情並不會因為距離而有所改變。我希望大家能透過我的鏡頭,能看到更多在主流媒體以外的故事,聽到更多被我們所忽略的聲音。本人目前就讀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大學二年級,雙主修Convergence Journalism及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