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流浪東台灣 花蓮流浪狗兒安置問題

指導老師 陳順孝、林夢萍
成員名單 那滈、盧于農

因為花蓮部分養狗的習慣跟都市不同,大多採取放養,加上結紮風氣不盛,流浪狗問題一直存在。平均每百人有一點五隻流浪狗的花蓮,比例是全台第一。但收容的場所卻面臨地目的問題,公立中途之家是林務局的地,無法進行整修跟擴編,正在籌畫建設的愛狗樂園也因花蓮位於山海之間,大多數的土地都是自然保留區、原住民保護區以及水利地,導致蓋一座讓狗遮風避雨的地方一波三折。而杜羅芬女士在花蓮一處郊區自行建造了狗場,收養了將近兩百隻的浪犬,視狗為親生孩子的她,日複一日早晚餵狗、清理排泄物從不中斷。許許多多在路上面臨生命危險的流浪狗,在杜羅芬的照護下重獲生機。透過民間的幫助與政府機關相輔相成,在零撲殺政策執行之後,花蓮的流浪狗問題得到舒緩,但也看見許多土地和養狗的對立問題,人狗跟自然之間該如何平衡,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報導緣起

為了一則新聞故事,我們兩人前往了花蓮一探巫師文化,途經瑞穗,偶然看見了路邊的五隻流浪幼犬,黃昏來臨,下起了大雨。孤立無援的小狗兒在路邊發抖哆嗦,甚至無法張開眼。四處尋找狗兒的母親,卻徒勞無功。眼見五隻狗兒越抖越厲害,我們卻想不到辦法,只得買些熱牛奶讓狗兒稍微溫飽。打了許多通的電話,被推辭被拒絕,流浪動物之家也無法收容。面臨絕望的兩人,接到了一通來自吉安鄉杜羅芬女士的電話,電話那頭表示能夠救援五隻雨中流浪幼犬,但必須自己從瑞穗載去。兩個男孩跟五條狗,在大雨中從南到北前行,機車前座一個大紙箱裝了五條幼犬,雨水讓紙箱濕軟破損,狗兒的哀鳴在三小時的車程時響時停。一路上我們思索流浪狗的問題,並埋下種子,希望有篇報導能讓故事延續,見到溫暖的杜羅芬女士跟可愛的狗,我們更相信這裡的故事要長成一棵樹了。


紹興社區,何去何從

指導老師 陳順孝、林夢萍
成員名單 李雯瓊、武敬茹

正對著中正紀念堂的大忠門的紹興社區,這裡的居民在2011年被控告非法佔有台大土地,進而被求償不當得利,經過六年的協調,2017年紹興社區權益促進會和台大合作高教創新與社會實驗計畫,由台大提供土地、北市府擔任實施者,共同推動「公辦都更」,興建「實驗社區」,對比其他被迫遷的舊社區,實為一大創舉。

但,紹興社區最早可以追溯到國民政府來台,在蔣經國的默許之下,於軍事總部附近搭屋居住,因此世代居住在此,這些「非正式住宅」真的違法嗎?

在百般無奈之下搬了家,離開熟悉的家園,如果政府無法從根本改善非正式住宅的問題,他們又該何去何從?未來,真的會好嗎?



報導緣起

最先是因為指導老師陳順孝的引薦接觸到紹興社區,後來做了很多功課,查了很多資料,翻了很多報導,又發現紹興社區與台大之間的糾紛問題不只是單一個案,也不是純粹的利益糾紛,而是牽涉到歷史脈絡和整個體制和法律系統的問題造成了這群我們社會主流判斷基準下所稱的弱勢。其實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互相牽連,這篇報導能觸碰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紹興社區的都更計劃也只是個開始,但是希望我們的所為能夠讓社會有一點點的不同。